洛阳
历史地名
洛阳怎么写好看:
洛阳历史词典解释
①古都之一。本名成周,战国时改名洛阳。以在洛水之北而得名。东汉建武元年 (25) 建都于此。故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三国魏、西晋、北魏 (孝文帝以后) 亦都此。《续汉书 · 郡国志》 注引 《帝王世纪》 曰: “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 隋大业初于汉魏故城西十八里营建东都,隋 (炀帝)、武周、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市洛水南北、瀍水东西,称为隋唐故城。今洛阳旧城改筑于金哀宗时,仅当隋唐故城洛北瀍西一小部分。
②即今福建惠安县西南洛阳镇。旧属晋江县,清初置洛阳巡司于此。因洛阳江为名。
中国古都之一。三国前作雒阳,三国魏改洛阳。后也有通用。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为成周城所在。战国改称雒阳,以在雒水北得名。秦置县,为三川郡治所。汉后又历为河南郡、司州、洛州、河南府、河南路治所。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武周、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宣宗以后)皆为陪都。公元23年更始帝亦建都于此。战国至西汉是全国性商业都市之一。东汉、魏晋及隋唐时代成为当时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汉魏故城在今白马寺东、洛水北岸,北魏时城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内有街坊三百二十二,宅里二百二十。隋唐故城在汉城西,即今洛阳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隋大业初建,城跨洛水南北、瀍水东西,周回五十二里。城内隋时设东、南、北三市,唐时增设西市,为当时著名国际市场。今洛阳旧城改筑于金哀宗时,仅有隋唐故城一小部分。
词语分解:
- 洛阳的解释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 洛的字典解释 洛 luò 〔洛河〕水名,在中国陕西省
- 阳的字典解释 阳 (陽) yáng 明亮
历史地名推荐:中岩
①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北马脑山。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中岩“在监之西北。唐咸通中,依岩镌大悲佛像。国初,僧自悟架屋三百楹,天圣丁丑赐名普觉院。藏两朝宸翰。康定二年,翰林李淑为之记”。方舆纪要卷70富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洛阳历史
精彩推荐:
吕布
生卒东汉五原九原人,字奉先。善骑射,号飞将。初事丁原,任主簿,后杀原以事董卓,誓作霖人
源见傅说霖。称美济世 * 的重臣。亦指顾惜他人的人。宋尹词客玉楼春浣花溪上风光立词瞿室錂加山
在今新疆和田县西南喀拉喀什河东岸乌恰提村附近。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瞿萨旦那国王城西散秩大臣
官名。清侍卫处职官。顺治元年设,无定员,秩从二品,辅助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统率侍卫三天子都
或称三天子鄣天子鄣。始见于山海经海内南经海内东经,所在地说法不一三国魏张氏土地记平定两金川方略
书名。清阿桂等奉敕撰。一百五十二卷。乾隆四十六年成书。记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平千龄万代
犹千秋万代。极言岁月长久。唐卢照邻怀仙引天长地久时相忆,千龄万代一来游。威远戍
隋开皇三年置,属资中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元和志卷威远县本汉资中县地,隋开皇三年于杭淮
生卒明常州宜兴人,字东卿,号复溪。杭济弟。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鸭塘
村名。在海南省定安县西南部。属龙河镇。人口。明末陈姓从琼山县迁此定居,现住有陈邓盐杀茧
盐腌储茧法。南朝陶弘景药总诀凡藏茧,必用盐宫。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指出盐腌法惊雁落空弦
源见空弦落雁。比喻被祸害吓坏了的人。宋陆游书斋壁诗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瘦硬通神
原形容书法瘦细劲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后也形容文章简劲有力。语本唐杜甫李潮八巴牙喇纛额真
满语官名。武职。为巴牙喇营的统领官。后金天聪八年改称巴牙喇纛章京。清顺治十七年定立马峰
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十八里玄石坡。明永乐八年朱棣北征经此,曾立马于此。金幼孜重庆长江公路大桥
在重庆市渝中区石板坡与南岸区南坪公园隧道间。年始建,年建成。全长米,其中主桥长米头陀镇
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头陀,人口。以桥得名内舍人
官名。隋朝太子门下坊次官,初置四员,炀帝大业三年减二员,正五品上。唐朝改太子中舍李郁
生卒北魏赵郡人,字永穆。李玚弟。博通经史。自著作佐郎为广平王元怀友,深相礼遇。稍赏罚信明
同赏罚分明。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