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
历史地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历史词典解释
在贵州省东部、都柳江上游。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面积2380平方千米。人口31.4万。辖10镇、14乡。县人民政府驻三合镇。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都江厅(今县东南都江镇);十二年于三脚屯(今三合镇)设独山州同。1913年废都江厅置都江县;于三脚屯置三合县,隶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2年三合、都江二县合并,各取一字名三都县,治今三合镇。1949年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改置三都水族自治县。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黔南山地和黔东低山丘陵交错地带。烂土河、牛场河、马场河、排调河、坝街河均注入都柳江。樟江发源南境,流入荔波县。属中亚6*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花生、辣椒,并产木耳、香菇。有金、汞、硫、铁、铅、锌、煤等矿。有汞矿及农机、印刷、纺织、造纸、铸锅等厂。隆三、白三、打周公路纵横县境。是中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聚居地讲水语(属汉藏语系侗水语支)。节日以过“端节”最隆重。名胜古迹有布仰摩崖、引朗石板墓群、九阡水族起义遗址。
词语分解:
- 三都的解释 1.三个都城。 春秋 鲁 三 桓 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 季孙 之 费 、 孟孙 之 成 、 叔孙 之 郈 ,称三都。左传·定公十二年:“ 仲由 为 季氏 宰,将堕三都。” 杜预 注:“三都, 费 、 郈 、 成 也。”2.三个都城。指 战国 赵 、 卫 、 魏 三国的都城。吕氏春秋·无义:“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 高诱 注:“三都, 赵 、 卫 、 魏 。”3.三个都城。 东汉
- 自治县的解释 政行地位与一般县政府平齐的民族自治区划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历史地名推荐:淮阴县
①秦置,属东海郡。治所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汉封韩信为淮阴侯于此,后改为县,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三国魏为广陵郡治。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 侨置兖州治此,南齐改为北兖州,梁为淮州治。东魏改怀恩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三都水族自治县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赵仲御
生卒濮王允让孙,襄王宗晟子。自幼好学,通经史,颇识朝廷典故。居其父丧。哲宗时,起三等九则人丁
对按三等九则方法当差纳银人丁的统称。清代摊丁入地前,北方大部分地区沿袭明代三等九下马陵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旧说董仲舒墓门,人过皆下马,故谓马逢伯
明末清初直隶藁城人,字仲甫。顺治二年贡生,官博平知县。性孝。幼与左光斗马士奇以诗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形容极为稀少。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冥阨
关隘名。冥一作黾渑,阨又作塞或隘。即今河南信阳市西南豫鄂界上平靖关。吕氏春秋有始峨峨洋洋
峨峨山川高大的样子。洋洋水流盛大的样子。原形容音乐高亢奔放。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立草
风吹不偃伏的草,喻强项不屈。北史崔浩传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威震南极,江淮以北无立陈刚
宋旴江人,字正己。登进士。任教授。曾从陆九渊学,九渊称其才气迈往而学失其道。轪国
侯国名。西汉惠帝二年前封长沙相黎利苍为轪侯,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武帝元封元年前除和良州
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血流成渠
主谓比喻 * 很多。三国演义回杀得术军尸横遍野,,士兵逃亡,不可胜计。多用于战争。纪龙
生卒清陕西灵州人。行伍出身,初隶湖广督标。康熙间随将军额伦特攻准噶尔,额伦特战死鹿鸣城
即战国魏鹿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水经河水注东岸有故城,险带长河,俄罗斯档
档案名称。原为清内阁档册,后存军机处。记载与俄国交涉之各种官方文件,有俄方来文清林遹
宋福州福清人,字述中。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知广州等。苗刘之变,在西掖不朱根仁
生卒字礼斋。江苏常熟人。初以州判从军,升知县。同治中,历任安徽定远阜阳怀宁全椒诸广胜寺镇
在山西省洪洞县东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广胜寺,人口万。年属洪洞县居下讪上
论语阳货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讪讪笑,讥笑。谓属员背地里讥笑上杜霄
五代时吴越人。善画仕女,得周昉笔法为多,尤工曲眉丰脸之态,非风流蕴藉有王孙贵公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