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
历史官职
州牧怎么写好看:
州牧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省称牧。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州部,各置刺史监察诸郡,秩六百石。成帝绥和元年(前8)更名州牧,秩二千石,位次九卿。哀帝建平二年 (前5) 复旧称。元寿二年 (前1) 又改州牧。东汉复置刺史,逐渐演变为州一级行政长官。灵帝中平五年(188)天下纷乱,刘焉以刺史威轻,建议改制州牧,选重臣以居其位。灵帝从之。州牧掌全州军政大权,地位高于郡守。至三国、晋、南北朝成为一州长官。与刺史并置时,位高于刺史。三国、晋、十六国时,凡州多置牧,授与位尊者,亦有遥领之制,如三国吴之幽州牧。南朝宋以后仅扬州、豫州等数州设牧,为荣誉称号,授与丞相等权臣。北朝诸州多设刺史,然北魏、北齐之司州、北周之雍州常设牧。其中北魏司州牧为从二品,北周雍州牧九命。唐初雍州等牧为从二品,亲王为之,常以别驾领州事。至宋朝设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以亲王为之,不赴任所,或用为宗室追赠官。清朝为知州的别称。
官名。汉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成帝更为牧,俸二千石,各掌一州。初为监察性官员,后为州的军政长官。见《后汉书·百官志五·州》。参看“州”条。
词语分解:
- 州牧的解释 1.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书·周官:“ 唐 虞 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蔡沉 集传:“州牧,各总其州者。” 汉成帝 时改剌史为州牧。后废置不常。 东汉 灵帝 时,再设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 魏 晋 后废。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开 忠 二州牧,诗赋时多传。”2. 清 代知州也称州牧,官阶甚低,与知县并称牧令。
- 州的字典解释 州 zhōu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州县
- 牧的字典解释 牧 mù 放养牲口:牧童
历史官职推荐:夜士
周代掌巡夜的小官吏。周礼·秋官·司寤氏:“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注:“夜士,主行夜徼候者,如今都候之属。”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州牧历史


精彩推荐:
轶闻遗事
见遗闻逸事。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及于唐宋,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说则为海,,杂然著已千推万阻
百般推辞与阻止。元柯丹丘荆钗记责婢邓尚书说亲,直恁千推万阻见王太守乐意,却不顾五衔牌
表示官员职衔之牌。木质朱漆。为官者均以金字书官衔于其上。平时置于门前,出行及举行弓手
也称弓兵。宋地方治安军之一。原为县役,由县尉统率,掌捕捉盗贼,巡查市场,维持治安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吴伯箫一辆纺车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剧的时候演员的身上白城子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与陕西靖边县东北界上之白城子一带。方舆纪要卷榆林镇白城子在镇西大司攻
官名。同大司工。春秋时期始见。见鄜大司攻鬲铭。参见大司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悬崖高陡的山崖。俏俊俏,美好。尽管悬崖上已经挂满森森的冰柱,还有挺拔秀丽的梅花在一饮而尽
一口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干脆。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司天台
官署名。唐乾元元年由太史监改置,隶秘书省。置司天监为长官,下有少监二员丞一员主簿鄂克什安抚司
亦名沃日土司。清乾隆十五年改沃日土司置,后属懋功屯务厅。治所即今四川小金县东沃日意慵心懒
见意懒心慵。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相公,非弹不惯,只是你。四怯薛太官
见怯薛。祝新
清浙江海昌人,字仪文。隐居杭州。工写照,兼善山水。哲人其萎
源见夫子梦奠。用称贤者病逝,亦常用作慰唁之词。叶圣陶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奔命书
紧急文书。称奔命者,言其迅疾。汉书丙吉传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阳乌子数
晋司马彪续汉书桓帝时,童谣曰城上乌,尾毕逋,一年生九雏。据初学记卷三十引阳乌,鸟元龙豪
同元龙豪气。明文徵明和陈道济金陵杂诗入京野草依然朱雀桥,风流今属元龙豪。白塔山
即今浙江海盐县东南海中之白塔岛。方舆纪要卷海盐县秦驻山条白塔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海中大入城
在今山东省龙口市黄城北。元和郡县志司马宣王伐辽东造此城,运粮船从此入。今新罗百济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