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护
历史官职
西域都护怎么写好看:
西域都护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西汉始置,亦称都护西域、使西域都护,主管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初,武帝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宣帝神爵 (前61—58) 中,以郑吉并护鄯善以西南道、车师以西北道,称都护西域骑都尉,于乌垒设府,监护西域诸国。后遂为常制,秩比二千石,有副校尉,设丞一员,司马、侯、千人各二员。诸屯田校尉、戊己校尉皆属之。新莽时中原王朝与西域断绝,或罢。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 (后74) 复置,后或省或置。班超任都护时,府治移龟兹。安帝永初元年 (107) 以后不复置,西域事务由西域副校尉或西域长史、戊己校尉主之。十六国前凉亦置,领营兵,为沙州刺史所辖三郡三营之一,职权不同于汉。前秦时苻坚亦任张天锡为此职。
官名,汉置,俸比二千石,驻车师前王庭,掌护西域三十六国。《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注:“汉以吉前破车师,后降日逐,遂并令护车师以西北道,号曰都护。都护之置,始于(郑)吉也。”《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注:“宣帝初置,郑吉为都护,护三十六国,秩比二千石。”其后,十六国时也有沿置。
词语分解:
- 西域的解释 汉代以后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西域书,泛指有关佛教的著作
- 都护的解释 古代官名。设在边疆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历史官职推荐:大仪
官名。①礼部尚书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吏部尚书为大天,礼部为大仪”。②宋朝内命妇之一,二品,位诸妃下,为诸嫔之首。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西域都护历史


精彩推荐:
司马覃
生卒西晋宗室,武帝孙。清河王司马遐子。司马冏尝表为皇太子。司马颙胁惠帝废之,复为章
历法名词。冬至和朔旦连续两次同日同时相合的周期称为一章。例如,古六历以十九年为章黄冕
集镇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部洛清江南岸。黄冕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原名黄村唐僖宗实录
书名。北宋宋敏求撰。三十卷。已佚。金城千里
源见金城汤池。指有万里长城为屏障而极其险固可靠的辽阔疆土。汉贾谊过秦论上始皇之心街道口
区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西部洪山东南麓。昔指武昌东郊杏花村的街东口转角处,称独龙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独龙。他称有俅人俅子或曲人,傈僳族称之为俅帕,藏族称之为洛李少君
西汉时人。方士。不治产业,以方术遍游诸侯。汉武帝迷信长生,他迎合其意,以祠灶长生万载场
五代时吴国置,即今江西万载县。寰宇记卷袁州万载县本高安县地。伪吴顺义元年分高安建遂师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遂人属官。掌六遂政令戒禁。周礼地官遂师,下大夫至敬无文
敬敬意。文文饰,修饰。最高的敬意是没有任何修饰。礼记礼器至敬无文,父党无容。鲜血淋漓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指鲜血直流。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金子寺
在今四川平昌县东北笔山乡。清道光巴州志卷载嘉庆七年,白莲教义军张添伦等与清陕安镇翼际山
一名鲁山大别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龟山。水经汉水注江水东径鲁山南,古翼际邓洵美
五代时连州人。后汉乾祐元年登进士第。后周时南归,上笺湖南节度使周行逢,辟为馆驿巡司隶大夫
官名。隋置,为司隶台主官,正四品掌诸巡察。见隋书百官下司隶台大夫,参看司隶台条。艳美绝俗
形容娇艳美丽超过寻常人。聊斋志异江城一日,生于隘巷中,见一女郎,艳美绝俗,从以小床下梁松拜
源见床下拜梁松。指对长者的敬候。清赵翼哭杭应龙先生墓诗之一依然床下梁松拜,无复温不窘边幅
窘困,被控制。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此指写诗作文的章法。形容诗文字画等格调广阔,气临川史
代称刺史。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归共临川史,同翻贝叶书。参见临川内史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