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抚司副使
历史官职
宣抚司副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宋朝宣抚司之副职。或佐宣抚使掌宣布威灵,抚绥沿边地区及统率一路至数路军旅,或任宣抚使职事。元朝为地方行政机构宣抚司之职官,位同知之下,协掌司事。明清沿元旧称,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系土官官署宣抚司之职官。湖广、四川、云南等省设有。从五品。有自己所辖之土兵及地区。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详“土官”。
词语分解:
- 宣抚的解释 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宣和遗事后集:“ 徽宗 詔 童贯 復行宣抚 云中 等路。”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 吴玉章 辛亥革命:“而 清 朝政府也吓得手忙脚乱,刚调用 岑春煊 入 川 宣抚,又下令 端方 派兵镇压。”
- 副使的解释 1.派往外国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副使 王然于 、 壶充国 、 吕越人 驰四乘之传,因 巴 蜀 吏币物以赂 西夷 。”清史稿·职官志六:“ 光绪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嵩燾 使 英 ,翰林院侍讲 何如璋 使 日本 ,京卿 陈兰彬 使 美 日 祕 国,俱置副使。”2.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旧唐书·职官志三:“节度使一人,副使一人。”宋史·职官志十:“巡幸,有行宫都部
历史官职推荐:左右司直郎
官名。明置,分属左右春坊,与左右清纪郎共掌弹幼宫僚,纠举职事。员额各二人,秩从六品,不常设。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宣抚司副使历史


精彩推荐:
催长
官名。清代内务府所属七司以及钱粮衙门等机构均置,负责催办具体事务。自八品至无品级庆远路
元至元十六年改庆远府置,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治所在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辖境相当今刘文照
新乐侯文炳弟。崇祯末,李自成陷北京,逃走。周喻
生卒宋道州人,字彦博。仁宗皇祐五年进士。为鼎州司理参军,听狱察词,明敏过人。迁监蔡金镇
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北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镇人民政府驻蔡金,人口。以驻响山
在今安徽宣州市南二里。下俯宛溪,有响潭。唐权德舆宣州响山新亭新营纪称响山,两崖耸靖康要录
书名。别名孝慈渊圣皇帝要录。南宋汪藻撰。十六卷,编年体北宋末年史书。起钦宗即位前天兵
太平天国对其军队士兵的称呼。罚直
吏人犯轻罪处分方式之一。宋制,凡吏人犯轻罪许以一定数额的铜钱赎罪,称为罚直。所罚任广
宋浚仪人,字德俭。徽宋崇宁中人。采录经传成语,为书叙指南,以备尺牍应用。曼陀郎
故地在今印度卡奇湾北岸蒙德拉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曼陀郎,国界西北隔,与波宁接壤药彦稠
沙陀三部落人。幼以骑射事后唐明宗,迁至列校。明宗称帝,历为侍卫步军都虞候都指挥使毕自严
生卒明山东淄川人,字景曾。万历二十年进士。授松江推官。泰昌时,官至太仆卿。天启元恭镗
生卒字振魁。姓博尔济吉特。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之子。历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甘露之变
唐文宗太和九年,宰相李训王涯等,谋诔宦官,使人诈言左金吾厅院后石榴树上有甘露,请大军将
官名。南诏官,犹唐朝试官,与酋望往往兼主兵户籍礼刑官人工作财用客商贾马牛仓廪诸官一家之言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谈道我写作史记,就是为了探究天道与人事的相互关系,通晓古今历史王介
宋衢州常山人,字仲父。仁宗嘉祐六年中制科。累官至秘阁校理。性刚直,与王安石交友甚脱天漏网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朗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改安昌县置。治今河南确山县。唐属豫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改名确山县。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