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知识 >>磨勘_磨勘介绍_磨勘历史知识_磨勘历史词典

磨勘

历史知识

磨勘怎么写好看:

磨勘历史词典解释

①官吏考核制度用语。亦指官吏考核过程中的复核。唐代后期,凡对官吏考课,其政绩均需复核。始见于太和元年(807)正月之敕。宋初形成制度,置磨勘差遣院等机构及三司都磨勘官等职,并制定磨勘之法。凡寄禄官迁转皆有定年,任内每年勘验其劳绩过失,吏部复核后决定迁转寄禄官阶。选人惟改京官时才实行磨勘。西夏设有磨勘,主持官吏考核中的磨勘事。②科举考试用语。指对乡、会试已阅试卷进行的复核,旨在防止考官于场后修改试卷,以及阅卷中的疏漏。清代亦称“磨对”。自唐代始,已有对试卷的复核之例,时称检勘。其制,诸州府所试文字各须封送省司复核,如有问题,试官停现任。宋制,举人试卷亦须送礼部核对笔迹。元代对试卷的复核谓之照勘。明嘉靖中,以时文体诡异,令以后乡试,礼部必磨勘试录,有仍前离经叛道、诡辞邪说者,则治监临考校官之罪,黜其中式者为民。清代始成为定制。顺天及各省乡试榜发后,顺天提调官、各省监临、提调必须按规定日期迅速将中式举人试卷解送到京,会试卷亦需送礼部。对试卷进行的复核,先察考官在出题、阅卷中有无错误,如有,则根据情况分别给以降级、罚俸处分。再查考生试卷有无问题,如有文理悖谬、文体不全、全篇录旧等重大问题,则革去举人,如属俚言谐语、不避庙讳御名、圣讳,以及多韵少韵、抬头不合等问题,则罚停会试一至二科不等。对考生处罚的多少、轻重,也决定阅卷官的处罚轻重。磨勘初由礼部、礼科主持,康熙间始钦派大臣专司其事。乾隆初,改任都察院科道五品以上及进士出身的朝官集朝房进行。先是磨勘不名,乾隆二十一年(1756)始令磨勘官填注衔名,以保证责任分明。二十五年又增大臣复勘例,遂成一代定制。此外,清代拔贡、优贡之录取试卷亦送礼部磨勘。

词语分解:

  • 磨勘的解释 1. 唐 宋 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 唐 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 宋 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戊午,詔应南郊行事官,并付三銓磨勘,优与处分。”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 唐 制,郊祀行庆,止进勋阶, 五代
  • 磨的字典解释 磨 mó 摩擦:磨刀
  • 勘的字典解释 勘 kān 校对,复看核定:勘核

历史知识推荐:廖纪

1455—1532 明河间东光今属河北人,字时陈或作廷陈,号龙湾。弘治进士。正德时历官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尚书,被劾解职。嘉靖三年1524起为吏部尚书。后遭张璁排挤,六年致仕。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磨勘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知识 磨勘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