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
全文:
麦穗人许长,谷苗牛可没。
天公独何意,忍使蝗虫发。
驱攘著令典,农事安可忽。
我仆既胼胝,我马亦款矻。
飞腾渐云少,筋力亦已竭。
苟无百篇诗,何以醒睡兀。
初如疏畎浍,渐若决澥渤。
往来供十吏,腕脱不容歇。
平生轻妄庸,熟视笑魏勃。
爱君有逸气,诗坛专斩伐。
民病何时休,吏职不可越。
慎无及世事,向空书咄咄。
参考注释
驱攘
驱攘:驱除;扫荡。《旧唐书·马燧传》:“两河鼎沸,寇盗横行; 燧 等虽志在勤王,竟莫能驱攘患难。” 宋 苏轼 《祭常山神祝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岁秋九月,当与吏民復走庙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共力驱攘,恢復旧疆。”
敺攘:驱除。 唐 元稹 《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
令典
(1).好的典章法度。《左传·宣公十二年》:“ 蔿敖 为宰,择 楚国 之令典。” 杨伯峻 注:“令典谓礼法政令之善者。”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择皇 齐 之令典,致声化於雍熙。”
(2).泛指宪章法令。《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於令典。” 唐 刘禹锡 《汴州刺史厅壁记》:“凡曲防苛禁不情乖体者,悉剗之,一出乎令典。” 清 载泽 等《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摺》:“宜取各国地方自治制度,择其尤便者,酌订专书,著为令典,尅日颁发,各省督抚,分别照行,限期蕆事。”
(3).指美好的典礼、仪式。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
(4).指垂范后世的典籍。 汉 荀悦 《<汉纪>序》:“昔 晋 之《乘》、 楚 之《檮杌》、 鲁 之《春秋》、 虞 夏 商 周 之书,其揆一也,皆古之令典,立之则成其法,弃之则坠於地。”
农事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 2.指村庄。苏轼名句,和赵郎中捕蝗见寄次韵名句
猜你喜欢:
-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吴兢《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李毓秀《弟子规·信》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二首苏轼〔宋代〕
- 观通鉴辑览至褚遂良贬潭州事嘉其忠悃辄效其体拟作乾隆〔清代〕
- 念往王炎〔宋代〕
- 野庙吴融〔唐代〕
- 西湖竹枝词二首·其二熊进德〔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