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史伯强的《送歙砚与裴唐卿》
全文:
平生足迹遍九州,知子笔端回万牛。
歙砚故持赠,夜光非暗投。
兹实旧坑子坑尾,远胜洮州绿鸭头。
清淑之德隐于石,珉中玉表非其俦。
惨淡风漪生,葱茏云气浮。
故人初赠我,千金未为酬。
久磨土灰实砚耻,况拙辞章为砚羞。
奇宝岂可穷士收,定为神夺鬼所偷,物得其托复何求。
所以椟而致,贱子不敢留。
摛藻可以丽春华,学书亦足森银钩。
百氏之学资芟修,六经之文资校仇。
虽然吾不愿子以之属文如曹刘,吾不愿子以之奏赋如枚邹。
愿子提携与之登瀛洲,献可替否近冕旒。
力陈治安活国谋,以宽吾君宵旰忧。
参考注释
提携
(1) 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康有为《大同书》
(2) 照顾;扶植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白居易《伤友》
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沈从文《王谢子弟》
(3) 提拔
荷蒙提携
(4) 携手;合作
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5) 指代小孩
伛偻提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登瀛洲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兴,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刘克庄 《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 。”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侥倖耳。”
献可替否
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或偶因片言隻字登第光二亲,又不能献可替否航要津。”《明史·刘宗周传》:“今日当……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予言官。”亦省作“ 献替 ”、“ 献可 ”。 汉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官以议为名,职以身为贵,智浅谋漏,无所献替。” 晋 陆云 《言事者启使复校诸官财用启》:“臣备位大臣,职在献可,苟有管见,敢不尽规。”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报告当用简单明白之言辞,有时须陈己见者,则统结以献替之语。”
冕旒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史伯强名句,送歙砚与裴唐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