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皇甫冉的《上礼部杨侍郎》
全文:
郢匠抡材日,辕轮必尽呈。
敢言当一干,徒欲隶诸生。
末学惭邹鲁,深仁录弟兄。
馀波知可挹,弱植更求荣。
绩愧他年败,功期此日成。
方因旧桃李,犹冀载飞鸣。
道浅犹怀分,时移但自惊。
关门惊暮节,林壑废春耕。
十里嵩峰近,千秋颍水清。
烟花迷戍谷,墟落接阳城。
渺默思乡梦,迟回知己情。
劳歌终此曲,还是苦辛行。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末学
(1).肤浅无本之学。多用作自谦之词或自称的谦词。《庄子·天道》:“本在於上,末在於下。要在於主,详在於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哭泣衰絰,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 成玄英 疏:“先,本也。五末之学,中古有之,事涉浇伪,终非根本也。” 汉 蔡邕 《答诏问灾异八事》:“臣伏惟陛下圣德允明,深悼变异,德音恳诚,褒臣末学,特垂访及,非臣螻蚁所能堪副。”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微才空觉滞京师,末学曾为叔父知。”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请》:“前日蒙示所藏诸书,使末学稍窥家法之秘,幸甚,幸甚。” 明 杨慎 《孔明渊明》:“ 朱子 谓 孔明 之学本 申 韩 , 渊明 之学本 老 庄 。此语末学不敢议,亦不敢从。”参见“ 末学肤受 ”。
(2).指浅薄的学者。 汉 蔡邕 《刘镇南碑》:“深愍末学远本离直,乃令诸儒改定五经章句,删剗浮辞,芟除烦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论》:“末学庸浅,不达名教之本,牵於事用以惑自然之性。”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清 黄宗羲 《戴西洮诗文题词》:“所接不过腐生末学,所读不过毛头制义。”
(3).犹后学。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闕里既已千载,深儒流於末学。” 唐 韩愈 《读墨子》:“余以为辩生於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説,非二师之道本然也。”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思天下所以太平,必用芻蕘之説。亟收末学,以辅大猷。”
(4).指非正统之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捄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邹鲁
(1). 邹国 、 鲁国 的并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里为冠盖,门成 邹 鲁 。”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国成 陶 唐 ,家成 邹 鲁 。”
(2). 邹 , 孟子 故乡; 鲁 , 孔子 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清 钱谦益 《河南河南府永宁县知县孙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邹 鲁 之遗教,作 江 汉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皇甫冉名句,上礼部杨侍郎名句
猜你喜欢:
- 价一不择主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二》
-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戴圣《礼记·学记》
-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 人生何事须聚畜,一身之外亦复何须。李大师、李延寿《南史·列传·卷三十三》
- 访锦石上人静空蒙留宿李寄〔明代〕
- 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乾隆〔清代〕
- 瞻礼六和塔作歌乾隆〔清代〕
- 送刘仪甫职方东归二首·其二吕陶〔宋代〕
- 感怀吴应雷〔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