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彰仪门》
全文:
彰仪门外城墙下,土垒背城面平野。
上留方孔下孔圆,不知此是何为者。
旁有老翁指点言,传闻讵识实与假。
明代堵筑防流贼,孔以施炮垒拒马。
少时见垒已倾颓,荆榛栉比知者寡。
我闻此语兴咨嗟,感怀欲置不能舍。
胜国君臣守禦严,即今胡为屋其社。
由来守德胜守险,地利不如人和也。
长歌一曲非誇强,周鉴在殷殷鉴夏。
参考注释
少时
年幼时;少年时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倾颓
倾覆、崩溃、衰败
此后汉所以倾颓。——诸葛亮《出师表》
汉室倾颓。——《三国志·诸葛亮传》
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栉比
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
庐舍栉比
知者
能了解的人;有见识的人。 唐 元稹 《琵琶歌》:“曲名《无限》知者鲜,《霓裳羽衣》偏宛转。” 宋 苏轼 《以双刀遣子由次其韵》:“作诗铭其背,以待知者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故余尝谓 太白 诗,谨守古人绳墨,亦步亦趋,不敢相背。至 杜陵 乃真与古人为敌,而变化不可测矣……但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有智慧的人。《周礼·考工记序》:“知者创物,巧者述之。”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唐 杜甫 《贻华阳柳少府》诗:“鬱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章炳麟 《文学说例》:“党同妬真,以破碎讥知者,人心浑浑,日益顽嚚,良有以也。”
乾隆名句,彰仪门名句
猜你喜欢:
- 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陈洵《南乡子·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 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 读史有感马廷鸾〔宋代〕
- 过清河望明陵各题句·其十一·庆陵乾隆〔清代〕
- 陪群牧使进呈拣中御马强至〔宋代〕
- 舟中释文珦〔宋代〕
- 又和并寄杨乐道十二韵司马光〔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