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薛兰英、蕙英的《苏台竹枝词十首·其五》
全文:
洞庭馀柑三寸黄,笠泽银鱼一尺长。
东南佳味人知少,玉食无由进上方。
参考注释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三寸
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笠泽
(1).即 松江 。《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 越 子伐 吴 , 吴 子御之 笠泽 。”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其江之源,连接 太湖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其嗣主 夫差 日讲武于 长洲 ,彼勇将 伍员 时耀兵于 笠泽 。”参见“ 松江 ”。
(2).指 太湖 。 清 方文 《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 笠泽 买 吴 舠,画舫青帘过驛桥。”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一:“ 范蠡 既霸 越 ,一舸 笠泽 中,手挟 西施 去,同泛烟濛濛。”
银鱼
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鱼,初夏成群上溯到河流产卵繁殖。体细长,微透明,口大,无鳞片
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薛兰英、蕙英名句,苏台竹枝词十首·其五名句
猜你喜欢:
- 尔我同心,曰金兰;朋友相资,日丽泽。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不韦《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 约眉之寓公饮郡圃梅下分韵得动字魏了翁〔宋代〕
- 丹崖方士繇〔宋代〕
- 香山八景诗·其一·金鼓朝阳伍瑞隆〔明代〕
- 恭奉皇太后观灯得句乾隆〔清代〕
- 题安隐院曲竹林次麟〔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