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洵的《从叔母杨氏輓词》
全文: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千里缄词托哀恨,鸣鸣引者涕中吟。
参考注释
幽壤
犹地下;九泉之下。《晋书·礼志上》:“若埋之幽壤,於情理未必咸尽。” 唐 元稹 《谕宝》诗:“鏌鋣无人淬,两刃幽壤铁。” 清 钮琇 《<觚賸>自序》:“苟非阐此嘉名,谁復求之幽壤。”
文记
犹文奏。《后汉书·文苑传上·葛龚》:“ 葛龚 字 元甫 , 梁国 寧陵 人也。 和帝 时,以善文记知名。” 李贤 注:“ 龚 善为文奏。”《宋书·沉攸之传》:“初, 吴兴 丘幼弼 、 丘隆先 ……并以文记之才随 攸之 。” 唐 元稹 《投吴端公崔院长》诗:“餐罢还復游,过从上文记。”
德音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苏洵名句,从叔母杨氏輓词名句
猜你喜欢:
-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 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