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新的《药水岩》
全文:
岩前曾考腐斤樵,洞里仙人不可招。
龙睡有时悭小雨,春长无地觅灵苗。
与攻中散平时懒,更沃文园异日消。
调鼎和羹须玉液,预私清泚注轻瓢。
参考注释
调鼎
(1).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和羹
(1).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贝锦以繁采发华;和羹以盐梅致旨。”后用以比喻大臣辅助君主综理国政。 唐 钱起 《陪郭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愁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二:“举朝水火和羹苦,于野玄黄战血重。”
(2).喻宰辅之职。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玉液
指美酒
天赐琼浆,泉涌玉液
清泚
(1).清澈。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邑里向疎芜,寒流自清泚。” 唐 费冠卿 《枕流石》诗:“愿以清泚流,鉴此坚贞质。” 宋 欧阳修 《荷花赋》:“阴曲池之清泚,漾波纹之奫沦。”《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五年正月十八日》:“林木森疎,泉流清泚。”
(2).清澈的水。 唐 徐牧 《省试临渊》诗:“清泚濯缨处,今来喜一临。”《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风亭月榭,杏坞桃溪,云楼上倚晴空,水阁下临清泚。” 清 钱谦益 《八月十四夜艤舟虎丘与孟阳长蘅小饮》诗:“四山歌吹罢,落月汎清泚。”
(3).形容诗文清晰明洁。 宋 王安石 《伤杜醇》诗:“谈辞足诗书,篇咏又清泚。” 清 方文 《噉椒堂诗》:“学文虽未成,爱我笔清泚。”
李新名句,药水岩名句
猜你喜欢:
-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
- 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商鞅《商君书·禁使》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韦元旦〔唐代〕
- 虞美人(送杏花与陆仲虚)管鉴〔宋代〕
- 山东巡抚徐绩奏报所属得雨乾隆〔清代〕
- 雨窗即事顾逢〔宋代〕
- 燕京上元歌·其二王弘诲〔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