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李江的《梅花百咏·其六十六·老当益壮》
全文:
自觉聪明不及前,孤根清苦亦堪怜。
秃毫砚冻影难写,小榻夜寒人未眠。
百鍊刚肠半已迈,一生铁汉内还坚。
自从夫子删诗后,朵朵分明三百篇。
参考注释
自从
介词,表示过去的某段时间的起点
自从去年秋天到现在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删诗
(1).指 孔子 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 孔子 ,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 孔子 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 司马迁 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 唐 孔颖达 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 孔子 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 孔子 所録不容十分去九, 马迁 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 清 崔述 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 孔子 之时,已止此数,非自 孔子 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而分体编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韵,大致相近,谓此未经删汰整理,本来如此,殆难想象。凡有成就,归美一圣,固未可信,而必谓 孔子 未曾删诗,亦逞臆之谈。
(2).泛指删选诗歌。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九○:“鄙人劝君割荣者,努力删诗壮盛时。”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三百篇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李江名句,梅花百咏·其六十六·老当益壮名句
猜你喜欢:
- 袁使君平寇歌·其二佘翔〔明代〕
- 五龙六首佚名〔宋代〕
- 【双调】水仙子_书所见闲开任昱〔元代〕
-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苏轼〔宋代〕
- 上元灯词八首·其五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