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自万泉庄堤上至圣化寺溪堂即景杂咏·其四》
全文:
溪堂小别动经年,水态山光净不迁。
耐可镜中参色相,笑他花柳若为妍。
参考注释
耐可
(1).宁可;愿得。 唐 刘长卿 《赴宣州使院留辞韦使君》诗:“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 宋 薛嵎 《寄公衮舍弟》诗:“余生百计拙,耐可事清吟。” 清 曹贞吉 《沁园春·赠柳敬亭》词:“荡子辞家,羈人远戍,耐可逢场作戏来。”
(2).怎得,安得。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宋 敖陶孙 《上闽帅范石湖》诗:“骚人有几登青竹,耐可同时欠执鞭。” 明 王世贞 《闻南中流言有感》诗之三:“偶然文字落尘寰,耐可争名眼睫间。” 清 曹寅 《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频年漫信能分别,耐可巡簷细讨论。”
中参
指古代贵族妇女进宫参见。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每至三元上贺,五日中参,进对精华,折旋舒婉。”《宋史·张永德传》:“ 马 ( 马氏 )预中参,时年八十一, 太宗 劳之,赐冠帔,封 莒国 太夫人 。”
谓引弓满三尺之数。《周礼·考工记·弓人》:“弓有六材焉,维干强之,张如流水;维体防之,引之中参。” 郑玄 注:“谓体定张之弦居一尺,引之又二尺。” 贾公彦 疏:“其引之皆三尺,以其矢长三尺须满故也。”
色相
(1) 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
我们可以从这块玉的色相上断定它是块好料
(2) 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的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
(3) 佛教指事物的形状外貌
无边色相,圆满光明
(4) 后来也指女子的姿色容貌
利用色相从事犯罪活动
花柳
(1) 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妓*院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称
若为
(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乾隆名句,自万泉庄堤上至圣化寺溪堂即景杂咏·其四名句
猜你喜欢:
- 次韵奉和知府温尚书送致政朱侍郎十六韵杨亿〔宋代〕
- 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唐代〕
-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李弥逊〔宋代〕
-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南北朝〕
- 陪独孤使君同与萧员外证登万山亭孟浩然〔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