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许景衡的《仲焕雪中见过因留小酌》
全文:
阳复日虽长,岁暮气犹惨。
马曹縻管库,兀坐长战颔。
岂无红垆炭,欲取终不敢。
亦有兵厨酒,只指弗容染。
蹉跎为禄仕,黾勉从吏检。
晨趋析毫分,暮色俄黯黮。
天公复衒巧,六出纷如糁。
自惭非安道,谁肯泛清剡。
慇勤绛帐客,竹舆甘顿撼。
可是乘兴来,正坐怜壈坎。
驼褐点白玉,乌帽从风飐。
长衢得回驾,寒光照肝胆。
湿薪嘘白烟,孤灯袅红燄。
荒斋聊一笑,俗境洗瑕黡。
江梅写春意,粉面谁妆点。
疏影落清尊,劝人倾潋滟。
念君齐鲁秀,文字垂琬琰。
俛首江汉间,为人作模范。
府中多豪隽,渌水浮菡萏。
珍烹穷水陆,何独嗜昌歜。
仁圣今在御,威柄方亲揽。
君看盈尺瑞,端自天心感。
太平容冗散,万一逃汰贬。
追随有馀日,相与乐闲淡。
人生随所遇,何者为夷险。
要当反自味,岂特尝橄榄。
参考注释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琬琰
(1).琬圭、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 蔡沉 集传:“琬琰,圭名。”
(2).为碑石之美称。 唐玄宗 《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 宋 苏轼 《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声;炳若丹青,掩 麟阁 云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 洪兴祖 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 南朝 梁 刘峻 《辨命论》:“火炎 崐 岳,砾石与琬琰俱焚;严霜夜零,萧艾与芝兰共尽。” 唐 韩愈 《送穷文》:“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杨珽 《龙膏记·觖望》:“花明宝鈿,光浮琬琰,是 广寒 仙媛,合配风流时彦。”
(4).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元 邓文原 《奉题延祐宸翰诗》:“官联天府璇璣象,帝阐河图琬琰文。”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史阁部书》:“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帐之高会,荐清澄琬琰之膏以为酒。” 元 张之翰 《一字砚赋》:“以藉古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许景衡名句,仲焕雪中见过因留小酌名句
猜你喜欢:
- 翁府君挽词楼钥〔宋代〕
- 洗心泉胡侃〔宋代〕
- 石门寺赵师秀〔宋代〕
- 初归筠庄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二首李弥逊〔宋代〕
- 御制太皇太后挽词四首范祖禹〔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