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仲殊的《念奴娇(夏日避暑)》
全文:
故园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
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微花帘箔。
素质生风,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
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
吹断舞影歌声,阳台人去,有当年池阁。
佩结兰英凝念久,言语精神依约。
燕别雕梁,归鸿紫塞,音信凭谁托。
争知好景,为君长是萧索。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兰英
(1).兰的花朵。 汉 王逸 《九思·悯上》:“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躑躅。” 三国 魏 曹丕 《秋胡行》之二:“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唐 崔日用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光风摇动兰英紫,淑气依迟柳色青。”
(2). 汉 枚乘 《七发》:“兰英之酒,酌以涤口。”谓同兰花一样香美之酒。后因以借指美酒。 唐 上官昭容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之三:“翠幕珠幃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凝念
沉思;专心思考。 南朝 齐 王常侍(失名) 《离夜》诗:“当轩已凝念,况乃清江湄。” 唐 钱起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诗:“忘言在閒夜,凝念得微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反復凝念:天下寧有如此相似者耶?”
言语
说话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市人之言语。——唐· 杜牧《阿房宫赋》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依约
(1).依据;沿袭。《隋书·王劭传》:“採民间歌謡,引图书讖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誌》,合三十卷,奏之。” 唐 元稹 《告祀曾祖文》:“今谨依约庙则,每岁以二至、二分暨正旦,与宗 积 彼此奉祀於治所。” 明 梅鷟 《尚书考异》:“出 孔 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
(2).仿佛;隐约。 唐 刘兼 《登郡楼书怀》诗:“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宋 晏殊 《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明 文徵明 《庚辰除夕》诗:“醉墨淋灕玉雨株,澹痕依约两行书。” 胡怀琛 《与仲兄夜话》诗:“隔江依约闻丝竹,往事悽辛话乱离。”
(3).大约;大概。 唐 元稹 《和乐天示杨琼》诗:“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宋 苏轼 《江神子》词之三:“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四章:“ 冯均 依约早到大半个时辰,他不知道开什么会。”
(4).形容情意缠*绵。 元 舒逊 《感皇恩》词:“谁道小窗萧索?青灯相伴我,情依约。”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词:“芳草閒愁远,情依约,寸心刚被春拘管。”
仲殊名句,念奴娇(夏日避暑)名句
猜你喜欢:
- 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吴兢《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 何谓享福之才,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O四则》
- 雪中端约相招因以诗简之蔡戡〔宋代〕
- 虞美人向子諲〔宋代〕
-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刘禹锡〔唐代〕
- 冬夜非所佚名〔唐代〕
- 崔尚书挽词张说〔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