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
全文:
谁识天闲老骥,不争日暮长途。
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寄语竹林社友,同书桂籍天伦。
王郎独为鬼录,世间无此玉人。
五字古原春草,千金汉殿长门。
经纬尚余三策,典刑留与诸孙。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九子
(1).尾宿九星。《史记·天官书》:“ 尾 为九子。”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云:“属后宫场,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 尾 有九星也。”《晋书·天文志上》:“ 尾 亦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敍,多子孙。”
(2).九个儿子。《尸子》卷下:“ 舜 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尧 闻其贤……妻之以 媓 媵以 娥 ,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辞·天问》:“ 女岐 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 注:“ 女岐 ,神女;无夫而生九子。”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蛊》:“ 彭祖 九子,据德不殆。”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送尽青云九子,归去扁舟五湖。”
(3).指 尧 的九位贤臣: 舜 、 契 、 禹 、 后稷 、 夔 、 倕 、 伯夷 、 皋陶 、 益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绩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勋著。”参见“ 九职 ”。
(4).山名。指 九子山 。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静得 八公 侣,雄临 九子 尊。” 宋 徐铉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诗:“ 九子峰 前閒未得, 五谿桥 上坐多时。”
(5).墨名。祝婚用。《初学记》卷二一引 郑氏 《婚礼谒文赞》:“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山堂肆考》卷三三引 晋 陆云 《与兄书》:“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义。”
(6).枪名。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那时候的枪名有下列数种:单响,九子,五子。”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苏轼名句,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