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千佛洞得古体四十韵》
全文:
古洞西峪巅,向未寻禅约。
不可更虚掷,试一观其窍。
初从白云寺,右转循蹊峤。
谷口尚阔豁,峦腰渐兀奡。
盘盘历羊肠,如与峰云拗。
阴崖冰滑刺,阳巘泥泞淖。
驽骀怯鹅鸭,骏骥腾鹰鹞。
蹒跚起复跌,振迅立还踔。
直前乃逾险,顾旁每致娆。
马亦视所御,志定则弗摇。
咫尺有如兹,何况彼荒徼。
诸将成功回,扈跸同欢笑。
葱岭雪途中,嘉尔丹诚效。
劳者我勿忘,怠者我令劭。
肯因戢武时,竟懈诘戎要。
我乘锦云骓,稳于轻步轿。
身先有名言,相如谩致诮。
钟声闻已近,奇峰益环抱。
乃知神明境,不许人轻造。
路转忽得门,矮屋低妨帽。
大似云栖寺,弗诩庄严闹。
拾级升其阶,三间峙古庙。
屏息瞻月相,调御丈夫貌。
稍西得牝洞,㟏岈深窈窕。
昆卢坐堂堂,莲座千佛绕。
一穴刚容人,中有灯光耀。
云须秉虔诚,入可闻天乐。
或入迷故步,忏悔始出窖。
一笑有是哉,陷阱岂佛教。
精舍在洞南,凭轩畅远眺。
下视向来路,蚕丛如蜀道。
非经尔许劳,安得揽众妙。
窗中含画意,眼底皆诗料。
插空刺峻棱,摩天耸群峭。
野芳优昙馡,山鸟命命叫。
苍松张盖影,碧泉奏琴调。
应接虽无暇,而都归静照。
清凉设孤注,观止于虞韶。
归鞭不半时,峪口倏已到。
进难退斯易,常情即理奥。
参考注释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环抱
环绕,围绕在中间
古老的寺庙处于绿树环抱之中
乾隆名句,游千佛洞得古体四十韵名句
猜你喜欢:
-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墨子《墨子·46章 耕柱》
- 人之情多矫,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来俊臣《罗织经·阅人卷第一》
-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 元信自当州遣朋尊以明彻冰壶名酒作二十八言郑刚中〔宋代〕
- 自石门县跋马度城易轻舟至陈氏安澜园即景杂咏·其一乾隆〔清代〕
- 舞曲歌辞。柘枝词佚名〔唐代〕
- 秋郊李廌〔宋代〕
- 用三尾贴法歌贾似道〔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