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陈宜甫的《龙虎山靖通庵前有古树腹空忽生新竹自腹中而出同山诸友吟咏甚多予乃继韵》
全文:
山中有古树,矫矫蟠深根。
磅礴数十围,秀色何氤氲。
铁干霜雪老,苍皮苔藓痕。
虚心守贞固,众木同推尊。
堂堂此君种,深感母子恩。
四月剖胁生,苍苍凌天门。
胡为老龙精,养此幻小孙。
拳拳慎怀抱,器质如瑶琨。
恐是孤竹君,见此再世魂。
或疑费长房,化杖从飞奔。
峥嵘日已长,期汝未易言。
清风满岩谷,直节挺乾坤。
扶持得神力,呵护严虎贲。
俯怜老大身,有赖清荫存。
天寒藉垂芘,风撼为屏藩。
相依若唇齿,气味同兰荪。
许容女萝附,削去荆棘繁。
我歌美真宰,高标在淇园。
参考注释
真宰
(1).宇宙的主宰。《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吞声勿復道,真宰意茫茫。” 清 方文 《初度书怀》诗之五:“山灵畏其诚,一夜移千磊,匹夫有至性,可以贯真宰。” 郭沫若 《百花齐放·菜子花》诗:“劳动人民是真正的宇宙真宰。”
(2).指自然之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有志深轩冕,而汎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 老氏 所以言‘常使民无知无欲’,彼自外其形骸,贵其真宰。”
(3).指君主。《魏书·段承根传》:“徇竞争驰,天机莫践,不有真宰,榛棘谁揃。”
高标
(1).高枝,高树。《文选·左思<蜀都赋>》:“ 羲和 假道於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 刘逵 注:“言山木之高也。” 吕延济 注:“高标,高枝也。驭日至此,碍於高树,故假道而行。”
(2).泛指高耸特立之物。 唐 李白 《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王琦 注:“高标,是指 蜀山 之最高而为一方之标识者言也。 吕延济 注以为高树之枝,恐非。”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仇兆鳌 注:“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
(3).高耸,矗立。 唐 韩愈 《新竹》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荆公 手种松在 定林庵 前,高标挺然,上侵霄汉。” 郭沫若 《星空·春潮》:“你请学着那森森的林木高标!自由地、刚毅地、稳慎地,高标出,向那无穷的苍昊!”
(4).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唐 卢照邻 《还京赠别》诗:“戏鳬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御批》:“卿学府高标,士林贞干。”
(5).比喻高深的造诣。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古气参《彖》《繫》,高标摧《太玄》。” 宋 刘克庄 《跋赵明翁诗稿》:“因读 明翁 絶句,有云‘留取葡萄浮大白,肯将容易博 凉州 ’,叹其高标卓识,为之爽然自失。”
(6).高名次;高榜。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説阶梯一句,作怎么道千圣会中无影跡,万人丛里夺高标。”
(7).指科举考试得中高榜,名列前茅。 明 吴承恩 《寿贾百松障词》:“中臺选俊,喜驥子之高标;上国抡才,谅龙光之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这回书话表 安老爷 家报喜的一声报道:‘公子中了,并且高标第六!’闔家欢喜非常。”
(8).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后以“高标”指清高脱俗的风范。《旧唐书·外戚传·武攸绪》:“王( 武攸绪 )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明 刘基 《梅花绝句》之五:“借问高标谁得似?白头 苏武 在 天山 。”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假孤致於墨华,得高标於毫素。”
(9).古代杂技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玩戏·高竿》:“高标,《山堂肆考》,亦即上高竿也。”
淇园
古代 卫国 园林名。产竹。在今 河南省 淇县 西北。《史记·河渠书》:“是时 东郡 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 淇园 之竹以为楗。”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 淇园 , 卫 之苑也,多竹篠。”《后汉书·寇恂传》:“ 恂 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 淇园 之竹,为矢百餘万。” 宋 司马光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诗:“ 淇园 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 淇园 已竭苍生痛, 会稽 正採征人哀。”
陈宜甫名句,龙虎山靖通庵前有古树腹空忽生新竹自腹中而出同山诸友吟咏甚多予乃继韵名句
猜你喜欢:
-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荀子·修身》
-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老子·道经·第二章》
-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 别张袁州五首彭龟年〔宋代〕
-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杨巨源〔唐代〕
- 十六观经颂杂往生观第十三释遵式〔宋代〕
- 寄西弟六首刘黻〔宋代〕
- 题江贯道山水十绝刘克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