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题林逋苏轼诗帖叠旧作韵》
全文:
先生昔隐孤山曲,结庐爱就深林绿。
廿年足不及城市,欬唾皆成珠与玉。
晦迹不欲名一时,况后世乎识超俗。
幸哉五首留世间,片羽吉光霄汉烛。
东坡见诗如见翁,五字长言犹不足。
三百馀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
今去坡又七百载,两贤高躅诚宜录。
西湖上读西湖诗,横琴似奏水仙曲。
谩说吴人不好事,祠堂有梅复有竹。
和诗还拟问髯仙,谁竞春兰笑秋菊。
参考注释
七百
《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晋书·隐逸传赞》:“确乎羣士,超然絶俗,养粹巖阿,销声林曲。激贪止竞,永垂高躅。” 唐 颜真卿 《临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铭》:“体浑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东阳 《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其他名师硕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盖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3).指归隐。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唯当俟高躅,归止共抽簪。”《太平广记》卷七五引 唐 张读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农 杨晦之 ,自 长安 东游 吴 楚 。行至 乌江 ,闻先主高躅,就门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唐 窦臮 《述书赋》:“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6).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
乾隆名句,题林逋苏轼诗帖叠旧作韵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洪应明《菜根谭·概论》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 龙冈深雨为刑部员外莆田黄常祖题叶槩〔明代〕
- 三峡寄伯姊张夫人吴令仪〔明代〕
- 谢龙山惠柱杖并求石铫四首马廷鸾〔宋代〕
- 卢滩杂兴五首钱时〔宋代〕
- 和韩子云见寄四首吴芾〔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