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妙高堂》
全文:
前岁驻金山,妙高俯澄瀛。
今日游香山,妙高仰崚嶒。
俯仰得会心,犁然今昔情。
而此方寸内,夫岂稍变更。
八识率幻因,俯仰原虚名。
玉局冁然笑,笑复多斯评。
参考注释
八识
佛教法相宗术语。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亦名六根。末那为第七识,意谓执持我见。阿赖耶为第八识,意为藏,谓能藏一切法,即所谓神识、性灵,合称八识。《天地八阳神咒经》:“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耳是声识,鼻是香识,舌是味识,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舍藏识,阿赖耶识,是名曰八识。” 清 龚自珍 《最录八识规矩颂》:“师復念言法相宗大纲在八识,大纬在四分,乃製此颂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颂眼等识,次三颂意识,次三末那,次三赖耶。”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 孙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经理也。’其能知八识者矣。”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乾隆名句,妙高堂名句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