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游焦山作歌再叠旧作韵》
全文:
焦山侵寻亦有屋,难傲金山独在腹。
土为母子木弟兄,世人惯作响应声。
太古以来大江水,岂知较此与量彼。
三诏先生如可起,首肯吾言叹止止。
水流地而云行空,谁论有是有非是。
维舟登岸又斯辰,如来默坐何脩勤。
无色声香味触法,施檀礼足徒纷纭。
风幡不动自标偈,龙象变见皆成文。
吾方兴属层峰云,下映江色青氲氲。
今新昔故泯芥□,南疆北界谁区分。
东瞻海门詄荡荡,百川虚受胥平吞。
蓬莱方丈竟何处,祗馀潮声朝暮闻。
参考注释
焦山
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 长江 中,与 金山 对峙。相传 东汉 处士 焦先 隐此,故名。有 定慧寺 、 华严祠 、 三诏洞 、《瘗鹤铭》等胜迹。向为 江 防要地。 南宋 初, 韩世忠 曾驻此抗击 金 兵。 宋 苏轼 《书焦山纶长老壁》诗:“法师住 焦山 ,而实未尝住。我来輒问法,法师了无语。”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焦山 ,府东九里 江 中,与 金山 并峙,相去十五里。以 后汉 处士 焦先 隐此而名。或名 譙山 ,亦曰 浮玉山 。 刘宋 元嘉 中,以 魏 人临 江 ,尝分兵戍此。 唐 时有 譙山 戍,盖‘焦’与‘譙’通称也。”
侵寻
亦作“ 侵潯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解散国会者两次。”参见“ 侵淫 ”。
金山
(1).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
(2).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3).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 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
(4).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获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 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清 陈维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銮江》词:“一点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县 附近海中。 宋 吴聿 《观林诗话》:“ 华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则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与 惠山 相埒。”
乾隆名句,游焦山作歌再叠旧作韵名句
猜你喜欢:
-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管仲《管子·心术下》
-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 别季承赵蕃〔宋代〕
-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女郎台苏颂〔宋代〕
- 拟古张适〔元代〕
- 黄池客楼董嗣杲〔宋代〕
- 游黄华山和王庭筠韵·其一李森先〔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