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陈造的《题野渡风烟图》
全文:
画师毫素筌蹄,波光野色凄迷。
舟舣树阴欲动,鱼惊帆影应低。
参考注释
画师
画工;画家。 隋 薛道衡 《昭君词》:“不蒙女史进,更无画师情。” 宋 梅尧臣 《看山寄宋中道》诗:“安得老画师,写寄幽怀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原来这 江雪渔 是一位画师。”
毫素
(1).毛笔和写字作画用的白色细绢。后泛称纸笔。《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毫,笔也……书縑曰素。” 宋 秦观 《陈用之学士挽词》:“愿写此情歌挽者,泪霑毫素不成篇。”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故夫肺臟欲鸣,言词斯发,运之烟墨,被之毫素者,人心之美感,发於不自已者也。”
(2).指文章,书信。 明 张居正 《<云海子>序》:“即古巖穴之士,殫精神於毫素者,有不以穷约自发愤者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合并以后,昕夕相亲,灵心永通,无烦毫素。”
筌蹄
(1).亦作“ 筌蹏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 筌 ”,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书序》 唐 孔颖达 疏:“故《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是言者意之筌蹄,书言相生者也。” 清 姚鼐 《夜读》诗:“顾思文载道,筌蹏徒寄耳。” 清 龚自珍 《对策》:“之人也,少壮之心力,早耗於禄利之筌蹏,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蔡元培 《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社会上感於诸君唤醒之力,不能为筌蹄之忘,於是开会发电,无在不愿与诸君为连带之关係,此人情之常,无可非难。”
(2). 南朝 士大夫贵族讲经说法时手执的麈尾之类。《南史·贼臣传·侯景》:“上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南史·贼臣传·侯景》:“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而尚披青袍,头插象牙梳,牀上常设胡牀及筌蹄。”
波光
水波反射出来的光。 后蜀 顾夐 《河传》词:“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明 刘基 《菩萨蛮·越城晚眺》词:“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綺罗。”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
野色
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凄迷
(1) 景物凄凉迷茫
野花秋寂历,江草晚凄迷。——善住《送中上人归故里》
(2) 怅惘;迷惘
陈造名句,题野渡风烟图名句
猜你喜欢: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佚名《易传·系辞传上·第八章》
-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 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列子及其弟子《列子·说符》
- 答崔十八白居易〔唐代〕
-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黄庭坚〔宋代〕
- 和陶命子韵示津调官吴芾〔宋代〕
- 斋居四首·其四何瑭〔明代〕
- 大都督制侍方岩先生召彭白饮于州治之春野白玉蟾〔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