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改教(谓改教职也)》
全文:
弗胜民社任,正途例改教。
内卿外方伯,课吏率同调。
予亦不能违,舍此无他道。
然予更思之,颇觉殊缓要。
道德齐以礼,圣训如日照。
政刑民苟免,安能致熙皞。
德礼在明经,王道无近效。
则今之所为,重吏轻学校。
然其龙钟辈,难免虐无告。
彼方隐其岁,自以为年少。
设彼更致问,观人戒取貌。
何知我不能,亦乏语而报。
诗识用人难,兼因以自诮。
参考注释
刑民
受刑之民。《管子·七臣七主》:“官无邪吏,朝无奸臣,下无侵争,世无刑民。”《孔子家语·王言解》:“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民。”
苟免
苟且免于损害。《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孔颖达 疏:“若君父有难,臣子若苟且免身而不鬭,则陷君父於危亡;故云毋苟免。”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四:“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明史·张逵传》:“一不蒙谴,则交相庆贺,以苟免为幸。” 聂绀弩 《关于知识分子》:“不过临难苟免卖友求荣之辈,往往被故意地做了夸大的宣传,使有心人像 曹先生 之流摇头浩叹。”
熙皞
亦作“熙皡”。和乐;怡然自得。 明 李东阳 《送仲维馨院使还淮南》诗:“况当朝省盛才贤,且向山林乐熙皥。”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世运循环世復清,物情熙皞物咸亨。”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喜朝廷清平再逢,臣工相庆熙皥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自丁归地,而赋额不亏,吏民不扰,熙皥之盛,皆 康熙 五十年圣恩之所留。” 严复 《主客平议》:“熙皥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乾隆名句,改教(谓改教职也)名句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