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哀伊犁》
全文:
我哀伊犁之人久迍邅,去岁底定将谓自此永息肩。
而胡么么密计复煽乱,伊犁之人亦相附和为叛奸。
后旋知悔过,欲擒贼渠赎罪诚可怜。
乃以众志不齐相观望,逆贼铤而走险攻中坚。
十馀鄂拓逡巡各退遁反致劫掳,父不保子夫不保妻遭流连。
加以争相夺攘为矫虔,强者食弱壮者食幼互暴残。
马牛羊食以尽,野无黄独室无籼,疾疫出痘亡者白沙捐。
伊犁河流为之赤,竟有血人于牙以冀旦夕延。
王师重入,匍匐归者军门环。
伊犁之人汝莫叹,孰令汝二三其志自作孽患。
棼棼泯泯忘大义,民无二日汝独有二天。
于古有云既来之则安之,余亦焉能屏弃旃。
为之禁盗劫,为之勖耕田。
逆贼既除,自今以后汝得高枕眠。
休养生息延数年,或得元气复以全。
如此而已,宁须竭内,地力万里惠穷边。
参考注释
二三
(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 宋 文天祥 《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
(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 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 汉 王褒 《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 石楠 《张玉良传》:“她一定会兴奋得两颊泛上荷红,上面滴洒着二三点露珠。”
(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 汉 班固 《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 宋 陈亮 《谢张侍御启》:“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数。”
(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妇於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6).即六。《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载祀二三,而国富刑清。” 张铣 注:“二三,谓 明帝 六年也。”
自作孽
自己造成的罪恶与灾祸。《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孟子·公孙丑上》引此文,“逭”作“活”。后遂用为自作自受之意。 唐 卢仝 《月蚀诗》:“呜呼,人养虎,被虎啮。天媚蟇,被蟇瞎。乃知恩非类,一一自作孽。”《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在那等伤天害理的,一纳头的作了去,便叫做‘自作孽,不可活。’”
乾隆名句,哀伊犁名句
猜你喜欢:
-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李毓秀《弟子规·信》
-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心接物王永彬《围炉夜话·第一五九则》
- 自怜人怜,自弃人弃。心无滞碍,害不侵矣。来俊臣《罗织经·保身卷第七》
-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