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桃花寺八景以题为韵·其二·小九叠》
全文:
曾闻峰有鹫,不数溪称霅。
洗钵走白龙,之而振髯鬣。
复如延津剑,騞然出其匣。
底须忆匡庐,爱兹小九叠。
参考注释
白龙
(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之而
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戴震 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属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 戴 说不同。后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荆公押而字》:“ 荆公 乃又作‘而’字二诗:‘采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盖用《周礼·考工记》。”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之而为禽,鄂不为华,凿坚彫疏,旌旄委蛇。”
髯鬣
胡须。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陈僖敏公 鎰 ﹞以其美髯鬣,呼为鬍子爷爷。”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戒坛》:“龙之爪则深,目则出,鳞则张,髯鬣则作。”
乾隆名句,桃花寺八景以题为韵·其二·小九叠名句
猜你喜欢:
- 三极彝训,训深稽古。致化归一,分教斯五。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 得老儿到叶县书寄君时彭汝砺〔宋代〕
- 云峰院唐仲友〔宋代〕
- 金刚随机无尽颂尊重正教分第十二释印肃〔宋代〕
- 春和初迁坐堂中陆游〔宋代〕
- 读混元经张方平〔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