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陆佃的《句·其二》
全文:
润色圣猷双孔子,调燮元化两周公。
参考注释
润色
修饰文字,使有文采
乃增损而润色之。——蔡元培《图画》
圣猷
皇帝的谋略。《晋书·庾冰传》:“上不能光赞圣猷,下不能缉熙政道。” 唐 钱起 《禁闱翫雪寄薛左丞》诗:“为报诗人道,丰年颂圣猷。”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幼年生活贫困。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子。50岁时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后同学生周游列国,终不见用。晚年致力教育事业,传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以巩固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宣传“仁”。“仁”是符合等级制度的言行规范,又是维护家长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养恭、宽、信、敏、惠的总称。教育思想上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重视因材施教。现存《论语》集录孔子言行
调燮
(1).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唐 颜舒 《刻漏赋》:“罢衣裳之颠倒,配皇极而调燮。”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世掌丝纶,官居鼎鉉,中书惭任调燮。”
(2).调养;调理。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齿髮久已疏,又復失调燮。” 宋 陆游 《冬夜作短歌》:“衣裘视寒暖,日夜自调燮。” 清 朱之瑜 《与板矩书》之一:“臺兄英年畅遂,精研调燮之理,何为亦有此恙?”
元化
造化;天地。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繄元化之纷纶兮,阴阳运而参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诸公以英才骏足絶世之学,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两周
(1). 战国 时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东周 两个小国的合称。《战国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过两 周 ,践 韩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史记·周本纪》:“ 秦 借道两 周 之间,将以伐 韩 。”《晋书·束晳传》:“是故两 周 争东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杀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东迁 洛邑 ,迁都前史称 西周 ,迁都后称 东周 ,合称“两 周 ”。《北史·文苑传序》:“逮乎两 周 道丧,七十义乖。”
陆佃名句,句·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