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吕的《题焦山寺》
全文:
水轮依风负坤舆,百川东充同灌输。
掀巾之陂莽吞受,沃焦之册初不濡。
云根终古插江湖,狂澜滔天随卷舒。
空神回飚避突兀,海门排霄岌相扶。
僧居蠔山迷向背,佛宇蜃气成吹嘘。
昔游玄冬崖壑枯,洪涛溅雨名优裳裾。
风来驾潮愁海若,溟涨跋浪翻鲸鱼。
羽渊咸池相荡潏,月阿日窟漂方隅。
此身浮沤一缘聚,四大湿相瀰空虚。
鍼锋悬持妙善住,蚊睫坐睨焦螟居。
山中老禅眼於菟,香饭遣化分雕胡。
重渊重涎舞蛟首,方丈冥寝凝薰炉。
夜寒黑月照浊水,乞取坏衲摩居珠。
参考注释
羽渊
池潭名。传说 鲧 死后化黄熊处。《左传·昭公七年》:“昔 尧 殛 鯀 于 羽山 ,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 羽渊 。”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三洪》:“﹝ 玉父 ﹞有《怀驹父诗》云:‘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龙出 羽渊 。’” 清 方苞 《徐诒孙哀辞》:“余始寓书,告以君子之遭变也,在审其身之所处。 鯀 之殛也, 禹 未尝身殉于 羽渊 。”参见“ 羽山 ”。
咸池
(1).古乐曲名。相传为 尧 乐。一说为 黄帝 之乐, 尧 增修沿用。《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 注:“ 黄帝 所作乐名也, 尧 增脩而用之。” 唐 元稹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法曲》:“ 舜 持干羽 苗 革心, 尧 用《咸池》凤巢阁。” 清 姚鼐 《雨登岳阳楼》诗:“《咸池》行復奏,倚待与谁聆。”
(2).神话中谓日浴之处。《楚辞·离骚》:“饮余马於 咸池 兮,揔余轡乎 扶桑 。” 王逸 注:“ 咸池 ,日浴处也。”《淮南子·天文训》:“日出於 暘谷 ,浴於 咸池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咸池 昇日庆, 铜雀 分香悲。”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某远在 岭海 ,乃闻阁下奋发忠义,纠合师旅,取日 虞渊 ,洗光 咸池 ,回六龙以中天,然后知阁下真一世之奇材。”
(3).天神名。《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 咸池 。” 王逸 注:“ 咸池 ,天神也。”一说为水鱼之囿。 洪兴祖 补注:“《淮南》云: 咸池 者,水鱼之囿也。注云:水鱼,天神。”
(4).星名。《史记·天官书》:“西宫咸池,曰天五潢。五潢,五帝车舍。” 张守节 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潢南,鱼鸟之所託也。”
贮盐卤的水池。 唐 樊绰 《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於炭上掠取盐也。”
荡潏
水动荡涌出貌。 明 何景明 《九川行》:“长 江 广 汉 两盪潏,浊 涇 清 渭 中縈廻。”
涌腾起伏。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沙屿相接,洲岛相连,东西荡潏,如满於天。”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二:“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寧?” 宋 苏辙 《舟中听琴》诗:“翻回荡潏有遗韵,琴意忽忽从此生。”
日窟
日所居之处。《艺文类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东卷长桑日窟,西斡龙筑月阿。” 唐 顾况 《独游青龙寺》诗:“凤城腾日窟,龙首横天堰。” 元 陈樵 《月庭赋》:“被羣阴之宗光,揽餘暉於日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醳负》:“俺也曾脚蹬将日窟平,俺也曾手撼得天关应。”
方隅
(1).四方和四隅。借指边疆。《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疆埸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谢上表》:“旋属方隅不寧,朝廷多事。”《前汉书平话》卷上:“念尔福缘名分薄,何能端坐镇方隅。”
(2).全面积中的一部分。多指边侧之地或角落之地。《周书·任果传》:“ 任果 字 静鸞 , 南安 人也。世为方隅豪族,仕於 江 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国止方隅,而言併吞六合;福不盈眥,而称感致百灵。”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係於方隅。’”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方隅,老死不相往来的办法;只是‘不可以语冰’的‘夏虫’,井底蛙,磨坊里的驴子之流而已。”
(3).借指拘于一偏。 清 顾炎武 《复陈蔼公书》:“当世之通人伟士,自结髮以来奉为师友者,盖不乏人,而未敢存门户方隅之见也。”
(4).指边和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否则方隅不準,钩鬭难工。”
(5).方位。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若创建第宅,趣於落成,岁月方隅,或犯所禁,且不忖分量,唯务壮丽,祸不旋踵,自速其衅者多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天井水 亦曰 龙陂 , 酈道元 曰:‘广圆二百餘步,在 灵豀 东江 隄内。水至渊深,有龙见于其中,故曰 龙陂 。’以方隅求之,毫釐不失。”
李吕名句,题焦山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