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流谦的《次韵立春后余寒二首》
全文:
挟冷朝阳未吐光,小池犹有夜来霜。
东君自识沈潜意,谁道阴柔解变刚。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东君
传说中的太阳神
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司命之属。——《史记·封禅书》
自识
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
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
沈潜
亦作“ 沉渐 ”。亦作“沉潜”。亦作“沉渐”。1.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 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 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
(2).指地。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
(3).指人性深沉柔弱。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序》:“而沉潜之士,则又随物变化,与俗转移。”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天下道,一而已,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贤者之性,又有高明沉潜之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潜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
(4).喻深入。
(5).指沉浸其中。谓深入探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愈 ﹞遂得究穷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礱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熹 自早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沉潜反復,盖亦有年。” 清 戴名世 《岳荐传》:“ 荐 少为诸生,读书於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而篤信 宋 儒,沉潜反復,一以 程 朱 为师法。”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沉潜在那些研究里,在自己看来倒是一种危机。”
阴柔
谓人性格内向温和。《朱子语类》卷七十:“此爻是阴柔之人,不会十分与人讼。”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 光武 与 高祖 不同, 高祖 阳明, 光武 阴柔。” 茅盾 《子夜》五:“他能够残酷,他也能够阴柔,那时他也许咆哮,但不是真正意味的忿怒。”
李流谦名句,次韵立春后余寒二首名句
猜你喜欢:
- 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魏征《隋书·帝纪·卷二》
-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
-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荀子《荀子·解蔽》
-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 吃一分亏,受无量福。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 题九鲤湖水晶宫·其一佘翔〔明代〕
- 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降坐用福安之曲崔敦诗〔宋代〕
- 和千家诗六十首·其二十六·湖影李江〔明代〕
- 贺新郎(丰真州建江淮伟观楼)戴复古〔宋代〕
- 咏绩溪道中牡丹二种丝头粉红杨万里〔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