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见寄》
全文:
我将西归老故丘,长江欲济无行舟。
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
三年学舍百不与,糜费廪粟常惭羞。
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
闭门却扫谁与语,昼梦时作钧天游。
自从四方多龟,深山更深逃无术。
众人奔走我独闲,何异端居割龟。
怀安已久心自知,弹劾未至理先屈。
余杭军府百事劳,经年未见持干旄。
贾生作傅无龟事,屈平忧世多离骚。
烦刑弊法非公耻,怒马奔车忌鞭箠。
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
求田问舍古所非,荒畦弊宅今余几。
出从王事当有程,去须膰肉嫌无名。
扫除百忧唯有龟,未退聊取身心轻。
参考注释
藐藐
(1).幼小貌。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藐藐孤女,曷依曷恃?”《梁书·袁昂传》:“藐藐冲人,未达朱紫。”
(2).轻视冷漠貌。《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中:“所谓子弟千百中,曷有一二顾省者,听之藐藐则皆是也。” 孙中山 《革命原起》:“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实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餘人而已。”
(3).盛美貌。《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 申伯 。” 毛 传:“藐藐,美貌。”
(4).高貌;高远貌。藐,通“ 邈 ”。《诗·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无不克巩。” 晋 左思 《魏都赋》:“藐藐标危,亭亭峻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室山》诗:“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
何自
何以,因何。《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何在?’”《汉书·张良传》:“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信自结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
谆谆
耐心引导,恳切教诲的样子
谆谆教导
谔谔
正言批评
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谔谔。——《韩诗外传》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传》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唯唯
(1).恭敬的应答声。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王曰:‘试为寡人赋之。’ 玉 曰:‘唯唯。’”《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齐王 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言之。’僕对曰:‘唯唯。’” 颜师古 注:“唯唯,恭应之辞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老泉 纳於袖中,唯唯而出。” 梁斌 《播火记》四七:“ 刘老万 、 刘老士 、 严老松 皆拱手唯唯称是。”
(2).引申为恭顺谨慎之义。《新唐书·牛仙客传》:“为相谨身无它,与时沉浮,唯唯恭愿。”
(3).应而不置可否貌。《战国策·秦策三》:“ 秦王 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 范雎 曰:‘唯唯。’有间, 秦王 復请, 范雎 曰:‘唯唯。’若是者三。” 宋 徐铉 《稽神录·林昌业》:“忽有一男子,年可三十,髭髯甚长,来诣 林 , 林 问何人,但微笑,唯唯不对。”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余聆玉人词旨,心乃奇骇,唯唯不能作答。”参见“ 唯唯否否 ”。
(4).相随而行貌。《诗·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郑玄 笺:“唯唯,行相随顺之貌。”《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 唐 李咸用 《赠友弟》诗:“谁能终岁摇頳尾,唯唯洋洋向碧涛。”
苏辙名句,次韵子瞻见寄名句
猜你喜欢:
-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范晔《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子思《中庸·第十三章》
-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