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王恽的《木兰花慢 河内人焦其氏得作乐器,仅容一握》
全文:
舞,周旋踮曲尽音节,昔人未之见也。
座间承待制翰学命不肖以乐府木兰花慢歌之,因状其名,曰鸣凤双栖曲爱双鸣栖凤,趁舞袖,共婆娑。
恨叠鼓凝笳,繁弦急管,悲壮何多。
金泥小檀花面,尽凄清、翻尽雪儿歌。
幄殿悄闻私语,铜龙冷籁秋波。
明妆高烛洗金荷。
心赏重经过。
听一曲流连,珠帘画栋,几度斜河。
红云岛,仙音部,说新声、得意掩云和。
看取长安日近,春风摇荡鸣珂。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幄殿
即帐殿。 宋 梅尧臣 《金明池游》诗:“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宋史·太宗纪一》:“﹝ 太平兴国 五年﹞十二月甲戌,大閲,遂宴幄殿。” 元 张昱 《辇下曲》:“当年大驾幸 滦京 ,象背前驮幄殿行。”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蒙古包宴》:“上宴於 山高水长殿 前及 避暑山庄 之 万树园 中,设大黄幄殿,可容千餘人。”
私语
(1) 低声说知心话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窃窃私语
(2) 私下里谈论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私相密谈
九年,景公使 晏婴之 晋,与 叔向私语曰:“齐政卒归 田氏。 田氏虽无大德,公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史记·齐世家》
铜龙
(1).铜制的龙形器物。(1)装饰品。《汉书·成帝纪》“太子出 龙楼门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2)喷水器。 晋 陆翽 《邺中记》:“ 华林园 中, 千金堤 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 唐 李绅 《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自注:“寺内有 梁 朝铜龙吐泉,铜鲸饮水,以注诸院。”(3)漏器的吐水龙头。亦借指漏壶。 唐 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 明 李东阳 《送进士归省》诗:“宵辞禁漏铜龙尽,晓散朝行白鷺稀。”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璿璣玉衡, 中国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4)受水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晋文王 欲修九龙堰, 阮步兵 举 陈协 , 文王 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5)笔架、笔套之类文具。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铜砚笔格启》:“管抚铜龙,还笑 王生 之璧。”(6)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铜龙以铜为之,曲其柄,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声甚凄切。”
(2).见“ 铜龙门 ”。
秋波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温庭筠 《苏武庙》诗:“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王恽名句,木兰花慢 河内人焦其氏得作乐器,仅容一握名句
猜你喜欢:
- 澄霁楼口号乾隆〔清代〕
- 胡笳曲郑愔〔唐代〕
- 正月二十八日避难至海陵从先流寓兄弟之招仍晁说之〔宋代〕
- 四川总督孙士毅奏报夏收分数诗以志慰即书赐之乾隆〔清代〕
- 作风伯新庙杨四太尉〔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