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寰普的《心珠歌》
全文:
山僧自达空门久,淬炼心珠功已构。
珠迥玲珑主客分,往往声如师子吼。
师子吼,非常久,皆明佛性真如理。
有时往往自思惟,豁然大意心欢喜。
或造经,或造论,或说渐兮或说顿。
若在诸佛运神通,或在凡夫兴鄙吝。
此心珠,如水月,地角天涯无殊别。
祇因迷悟有参差,所以如来多种说。
地狱趣,饿鬼趣,多种轮回无暂住。
此非诸佛不慈悲,岂非阎王配交做。
劝时流,深体悉,见在心珠勿浪失。
五蕴身全尚不知,百骸散后何处觅。
参考注释
时流
世俗之辈。《晋书·阮裕传》:“诸人相与追之, 裕 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 前蜀 韦庄 《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诗:“因循每被时流誚,奋发须由国士怜。”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凡暗转、暗接、暗提、暗顿,必须有大气真力,斡运其间,非时流小蕙之笔能胜任也。”
体悉
(1).体念而知其衷曲。《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子昇 乃为勑曰:‘前持心血,远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体悉,而不良之徒坐生间贰。’”《隋书·东夷传·百济》:“相去虽远,事同言面,何必数遣使来相体悉。”《宋史·度宗纪》:“八年春正月庚申,詔:‘朕惟崇俭必自宫禁始,自今宫禁敢以珠翠销金为首饰服用,必罚无贷。臣庶之家,咸宜体悉。’”
(2).犹体恤。《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申徒泰 听罢,纔晓得令公体悉人情,重贤轻色。”
见在
(1).尚存;现今存在。《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 代王 又亲 高帝 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明皇 因于此地造寺,而名 荷泽 焉。寺今见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晦翁 喝道:‘分明是他家旧坟,你倚强夺了他的,石刻见在,有何可説?’”
(2).现时;现在。 唐 元稹 《悟禅》诗:“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明史·朱赓传》:“礼部主事 郑振先 遂劾 賡 十二大罪,且言 賡 与 一贯 、 锡爵 为过去、见在、未来三身。” 清 龚自珍 《正<大品弥陀经>魏译》:“若十方,若过去世,若见在世,若未来世,无一色非我愿者,无一香非我愿者。”
心珠
佛教语。喻指清净如明珠的心性。 南朝 梁简文帝 《释迦文佛像铭》:“心珠可莹,智流方普。”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七:“寒巖深更好,无人行此道……形容寒暑迁,心珠甚可保。”《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
寰普名句,心珠歌名句
猜你喜欢:
-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佚名《增广贤文·下集》
-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姜子牙《司马法·仁本》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题唐寅嵩山十景·其二·倒景台乾隆〔清代〕
- 金蹄楼钥〔宋代〕
- 寄题武夷陈子浩〔宋代〕
- 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戴复古〔宋代〕
- 次韵刘左司前以著作郎主秘书省营缮事时落成文天祥〔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