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綦崇礼的《和李元叔秋怀·其一》
全文:
移居寄城郭,阒如在郊坰。
百卉暮凋翠,两山常对青。
儿童渐吴语,气俗易薰蒸。
喜闻淮师捷,神武畅威棱。
叛寇不足灭,四夷其来庭。
十年乱离厄,永夜乡关情。
庶见丘墓邦,敢贪簪绂荣。
故人致尺素,笑烹双鲤赪。
清切哦十咏,飘零乖一觥。
岁晚良可会,济世须时英。
参考注释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吴语
泛指 吴 地方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刘真长 始见 王丞相 ,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曰:‘何乃渹?’ 刘 既出,人问见 王公 云何。 刘 曰:‘未见他异,唯闻作 吴 语耳。’” 宋 梅尧臣 《乘小舟访松山法聪上人》诗:“湿衣逢梵宫,有僧善 吴 语。”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虽然惧兄且以我 吴 人而 吴 语也。” 中国民间文艺社 《<吴歌>前言》:“ 吴 歌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它是我国 吴 语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实践中,用集体智慧和艺术才能所创造的一份极其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
气俗
风气习俗。《汉书·辛庆忌传》:“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苏舜钦 《<石曼卿诗集>叙》:“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风教之感,气俗之变,乃设官采掇而监听之。” 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今来弓箭社人户,既处边塞,与北人气俗相似。”
薰蒸
(1).烟熏气蒸。《参同契》卷上:“若能练己,则真气薰蒸遍于一身。”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偶见一医僧解犀……以极薄纸裹置於怀中,近肉,以人气蒸之,候气薰蒸浹洽,乘热投臼中急擣,应手如粉。因知人气之能粉犀也。”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钞》卷二:“铅气有毒……业久之家,长幼为毒薰蒸,多萎黄,旋致风挛瘫软之疾,不得其寿而毙。”
(2).熏陶。 宋 司马光 《上谨习疏》:“上行下效谓之风,薰蒸渐渍谓之化。” 明 张居正 《与中丞孙淮海书》:“今惟积此真意,渐次薰蒸,假以一二年,庶可少变。” 清 戴名世 《<禹贡锥指>序》:“会今天子聪明神圣,四海之内薰蒸浸渍,莫不弹冠振衿辐輳而出。”
(3).犹蒸腾。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啊!掌舵的人早已被私欲薰蒸在三十三天之上,同人们距离太远,早已不能理解人们的情绪了。”
綦崇礼名句,和李元叔秋怀·其一名句
猜你喜欢:
- 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 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韩长孺列传》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