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哀伊犁》
全文:
我哀伊犁之人久迍邅,去岁底定将谓自此永息肩。
而胡么么密计复煽乱,伊犁之人亦相附和为叛奸。
后旋知悔过,欲擒贼渠赎罪诚可怜。
乃以众志不齐相观望,逆贼铤而走险攻中坚。
十馀鄂拓逡巡各退遁反致劫掳,父不保子夫不保妻遭流连。
加以争相夺攘为矫虔,强者食弱壮者食幼互暴残。
马牛羊食以尽,野无黄独室无籼,疾疫出痘亡者白沙捐。
伊犁河流为之赤,竟有血人于牙以冀旦夕延。
王师重入,匍匐归者军门环。
伊犁之人汝莫叹,孰令汝二三其志自作孽患。
棼棼泯泯忘大义,民无二日汝独有二天。
于古有云既来之则安之,余亦焉能屏弃旃。
为之禁盗劫,为之勖耕田。
逆贼既除,自今以后汝得高枕眠。
休养生息延数年,或得元气复以全。
如此而已,宁须竭内,地力万里惠穷边。
参考注释
迍邅
(1).难行貌。 汉 蔡邕 《述行赋》:“途迍邅其蹇连,潦污滞而为灾。”《西游记》第四三回:“老师父步步逢灾,纔脱了魔障,幸得这一路平安,又遇着黑水迍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仓皇归去,步步迍邅。”
(2).指迟疑不进。 明 张景 《飞丸记·京邸道故》:“但见气吞虹倚天,长剑流光捻;及早定 天山 ,莫自迍邅。”
(3).处境不利;困顿。 晋 左思 《咏史》之七:“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唐 张鷟 《游仙窟》:“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眇邈。”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只要他好事能成,便受些迍邅也无碍。”
去岁
去年
底定
(1).达到平定。《书·禹贡》:“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 蔡沉 集传:“底定者,言底於定而不震荡也。”底,一本作“ 厎 ”。
(2).引申指平定;安定。《周书·尉迟运传》:“ 东夏 底定,颇有力焉。” 宋 王禹偁 《平阳公主赞并序》:“卒见削平多垒,底定京师。” 明 李贽 《与凤里》书:“一身漂泊,何时底定。”
息肩
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子驷请息肩于 晋。——《左传·襄公二年》
四海之内,始得息肩。——《南史·循吏传序》
乾隆名句,哀伊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