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冯璧的《同裕之再过会善有怀希颜》
全文:
寺元魏离宫,十日来凡两。
前与髯卿偕,斋奠少林往。
其时巳薄暮,诸胜不暇访。
今同魏诸孙,再到风烟上。
寺僧导升殿,雄深肃瞻仰。
柱础门限砧,追琢成大壮。
不见磨琢痕,莹滑明滉朗。
摩挲三叹息,后世无此匠。
晚登西南亭,碧玉对千丈。
如王官天柱,如太华仙掌。
留宿赞公房,秀色梦馀想。
夜静耿不眠,泉溜琴筑响。
惜髯今不来,联诗共清赏。
参考注释
王官
(1).王朝的官员。《左传·成公十一年》:“若治其故,则王官之邑也。” 唐 杜甫 《王命》诗:“深怀喻 蜀 意,慟哭望王官。” 宋 梅尧臣 《司徒陈公挽词》:“王官多不喜,天子以为忠。”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朝廷常收其俊伟,以补王官之缺。”
(2).指藩王府里的属官。《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初,考功郎中 姚坦 ,为 益王府 翊善,好直諫……﹝ 太宗 ﹞召 坦 ,慰諭之曰:‘卿居王官,为羣小所嫉,大为不易。’”《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一年二载,就陞你做王官,有官无职。”
天柱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顶巉巖,耸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史记·孝武本纪》:“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太华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仙掌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冯璧名句,同裕之再过会善有怀希颜名句
猜你喜欢:
-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贺双卿《凤凰台上忆 * ·寸寸微云》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丘明《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八年》
- 掩妾泪,听君歌。
-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 屠元勋之南京寺丞得何字韵吴希贤〔明代〕
- 酬梦得秋夕不寐见寄(次用本韵)白居易〔唐代〕
-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王昌龄〔唐代〕
- 丙子诏后需捷四绝王迈〔宋代〕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邓禹林同〔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