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命吴应枚图嵩山华盖峰仍叠前韵》
全文:
即景不能默于谈,昨来瞻岳洛以南。
其峰造极惬静参,华盖之下停龙骖。
偿我夙愿引我忺,目所揽结兴欲探。
讵惟一壑与一岩,维岳与镇都包函。
是宜纪咏诗囊添,问上问下隔层岚。
其呼万岁奚足耽,无德登封实可惭。
不如校景收清恬,石溪曲折路尚堪。
底须錾凿屴崱巉,下视群峭知其凡。
金台玉镜积翠咸,铁梁大小殊森严。
捣衣玉女不嫁男,常有云物供绣拈。
嵩门待月才眉尖,谪仙人宅万古含。
大化冥合开胸襟,如响应声空谷谽。
侍臣𢋫韵艰谽䆱,磨崖擘窠大字嵌。
他年谁其青出蓝,莫使薜荔蒙茸馣。
尔枚阙里归程兼,要当诗画艺两覃。
无举柱史及瞿昙,名教之中乐无险。
漫云月窟天心潜,大羹有味匪醯盐。
试走健笔为云岩,鬼神入处气益酣。
两行烟柳疏毵毵,燕山赵水迎归骖。
长歌还忆陟巘驔,题帧何异书崇嵁。
携归温室资吟瞻,香光家法待更觇,是谓举一乃得三。
参考注释
底须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錾凿
凿,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山道广丈餘,深三四丈,其鏨凿之迹犹存。”《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果听得间壁槌凿之声……晚间与二人相遇问道:‘你家常常鏨凿什么东西?’”《豆棚闲话·渔阳道刘健儿试马》第九则:“把厨灶下埋着当日剩下两个元寳,悄悄乘着月夜掘出,将些炭火烧红,鏨凿开来。”
屴崱
(1).形容山峰高耸。 元 贡师泰 《题颜辉山》诗:“苍龙渡海成叠嶂,屴崱西来势何壮。” 清 钱谦益 《由天都峰趾径莲华峰》诗:“ 天都 屴崱不可上,縋腰束胸将安往?”
(2).形容态度端庄。 唐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隐笑甚艰难,敛容还屴崱。”
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乾隆名句,命吴应枚图嵩山华盖峰仍叠前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