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新的《某夏夜酣寝飘然身若凌云其觉也作梦游仙以原》
全文:
飘飘夜半身凌云,梦与群仙游玉京。
龙虎腾骧争引导,侍童罗络甘蓬迎。
绛幡羽扇前驱列,宝盖华旗助旌节。
钧天九奏毕笙竽,飚驭数行响环玦。
初朝太一何所为,次历紫微心自知。
青虬吐烟满琼殿,白鹤起舞临丹墀。
更过十洲寻旧友,旋返瑶池燕王母。
文章已作人间游,功业却从天上走。
朝霞乍吸心耳清,沆瀣忽餐肌骨莹。
九门不掩阊阖静,玉女下诏驰名姓。
始惊造作玉楼记,白马诗囊空委地。
又疑本是谪仙人,锦绶纱巾初溷尘。
凤箫一声轻哽咽,雾卷云收天水彻。
葛洪伯乔两无知,送下九霄不言别。
时人学仙不得仙,未能白日升青天。
无心却向梦中见,千万人中何处传。
参考注释
钧天
(1).天的中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 高诱 注:“钧,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记》:“钧天无人帝悲伤,謳吟下招遣 巫阳 。”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叚金版以制人兮,媚上帝於钧天。”
(2).引申为帝王。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岁费金钱亿万计,以储钧天之选。”
(3).“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钧天九奏,既其上帝。” 元 傅若金 《次韵元日朝贺》:“小儒未得随冠冕,遥听钧天隔綵霞。”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
九奏
指古代行礼奏乐九曲。《书·益稷》“《簫韶》九成,凤凰来仪” 孔 传:“备乐九奏而致凤凰” 孔颖达 疏:“成,谓乐曲成也。 郑 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序》:“ 微之 梦得 尝云:‘此乃九奏中新声,八珍中异味也。’”参见“ 九成 ”。
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环玦
(1).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 颜师古 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 宋 苏轼 《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 清 唐孙华 《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 唐 刘禹锡 《望赋》:“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
(3).有缺口的玉环。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
李新名句,某夏夜酣寝飘然身若凌云其觉也作梦游仙以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