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守净的《偈二十七首》
全文:
大兄杜口毗耶,小兄掩室摩竭。
恰好和我三人,大家证龟作鳖。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大兄
(1).长兄。《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輦,常谓上‘大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2).对朋辈的敬称。《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曹公 遣 徐晃 救 曹仁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晃 下马宣令:‘得 关云长 头,赏金千斤。’ 羽 惊怖,谓 晃 曰:‘大兄是何言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 蒙 母,结友而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 穰侯 乎。”
(3).古代 高丽 职官名。《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杜口
闭口。谓不言。《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 清 唐甄 《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参见“ 杜口裹足 ”。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小兄
(1).古以称长兄以下之兄。 汉 史游 《急就篇》:“昭小兄。” 颜师古 注:“小兄,言上有昆而下有弟也。”
(2).多用以在年轻于己之同辈前谦称自己。
(3).古代 高丽 官职名。见《周书·异域传上·高丽》。
摩竭
(1).亦作“ 摩伽罗 ”。梵语makara的译音。大鱼;鲸鱼。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河 西岸有如来作摩竭大鱼,从河而出,十二年中以肉济人处,起塔为记,石上犹有鱼鳞纹。”《翻译名义集·畜生》:“摩竭,或摩伽罗,此云鲸鱼。雄曰鲸,雌曰鯢。大者长十餘里。”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水族·鲸》:“《华夷志》:‘海中大鱼口可容舟,其名曰摩竭。’按,摩竭,梵语,即鲸鱼也。”
(2).古代 印度 摩伽陀国 (Magadha)的省称。在今 比哈尔邦 南部,是早期佛教的中心。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释守净名句,偈二十七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