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泂的《绿萼梅》
全文:
水仙分御六铢衣,云作中单翠作蕤。
占断芳园无两树,月明倒影浸愁漪。
参考注释
水仙
见“ 水仙 ”。
亦作“ 水僊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六铢衣
(1).佛经称 忉利天 衣重六铢,谓其轻而薄。见《长阿含经·世纪经·忉利天品》。后称佛、仙之衣为“六銖衣”。 唐 宋之问 《奉和幸大荐福寺》诗:“欲知皇刼远,初拂六銖衣。” 唐 顾况 《归阳萧寺》诗:“身披六銖衣,亿刧为大仙。” 前蜀 韦庄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诗:“八韵赋吟 梁苑 雪,六銖衣惹 杏园 风。名标玉籍仙坛上,家寄 闽山 画障中。”
(2).常借指妇女所着轻薄的纱衣。 宋 周邦彦 《鹊桥仙》词:“晚凉拜月,六銖衣动,应被 姮娥 认得。” 清 俞兆晟 《吴宫曲》:“自裁白紵六銖衣,回雪流风侍君侧。”
中单
亦作“中禪”。1.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南朝 齐 王俭 《公府长史朝服议》:“并同备朝服。中单、韦舃率由旧章。”《隋书·礼仪志六》:“公卿以下祭服,里有中衣,即今中单也。”《汉书·江充传》“ 充 衣纱縠襌衣” 唐 颜师古 注:“若今之朝服中襌也。”
(2).泛指汗衫。《太平御览》卷四○三引 晋 虞预 《会稽曲录》:“民有弟用兄钱者,未还之,嫂诣 弘 诉之, 弘 卖中单为叔还钱。”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中:“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
苏泂名句,绿萼梅名句
猜你喜欢:
-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佚名《易传·彖传上·同人》
-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灾。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郭氏山林十六詠韫玉巖陆游〔宋代〕
- 次韵和李舍人拜命书怀寄馆殿旧僚之什杨亿〔宋代〕
- 赐王公群臣及盛京官员宴即席得句乾隆〔清代〕
- 梅华岳〔宋代〕
- 下章安杜渎七首姚宽〔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