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京镗的《汉宫春(寿李都大)》
全文:
看透尘寰。
更禅心似水,道力如山。
前身青冥跨鹄,紫府乘鸾。
世缘一念,便等闲、游戏人间。
须信道,云霄步武,不应权牧西南。
此日重临初度,正绣衣辉映,彩服斓斑。
人生显途易到,容养难攀。
一时庆事,问谁家、得似门阑。
知未艾,百千寿算,慈闱长奉亲欢。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信道
(1).信奉正道。《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家语·五仪解》:“篤行信道,自强不息。”
(2).知道;料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折:“方信道天网自恢恢,业重祸相随。”《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颜来讨钱!你信道我和酒也没,索性请你喫一顿拳踢去了。”
(3).犹言果然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箇是一方长老,一箇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信道:‘若説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云霄
(1) 云块飘浮的高空
三三两两的鸣鸟冲向云霄
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上干云霄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步武
(1).很短的距离。《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 韦昭 注:“六尺为步, 贾君 以半步为武。”《后汉书·臧洪传》:“相去步武,而趋舍异规。”
(2).脚步。 宋 陆游 《道室杂咏》之一:“岂但烟霄随步武,故应冰雪换形容。”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我于感谢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后,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 徐迟 《凤翔》:“前方捷报频传,解放军的步武已迫近西南西北边疆。”
(3).跟着前人的脚步走。比喻模仿、效法。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作祭杜河中文》:“分命邦畿,步武获陪。”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京镗名句,汉宫春(寿李都大)名句
猜你喜欢:
- 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班固《汉书·传·司马迁传》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十二则》
-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朱柏庐《朱子家训·全文》
-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 题农父庐舍丘为〔唐代〕
- 紫泉行宫十咏·其六·虹桥乾隆〔清代〕
- 广陵蔡襄〔宋代〕
- 久雨奉怀象之九兄韩维〔宋代〕
-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苏曼殊〔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