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曾从龙的《题清水寺》
全文:
壁立峥嵘万仞峰,骑鲸俄蜕葛陂筇。
空流诗句传千古,今在蓬莱第几重。
岩上胜游成幻梦,壁间遗迹暗尘容。
山僧好把纱笼护,莫学暗黎饭后钟。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纱笼
(1).纱制灯笼。 唐 白居易 《宿东亭晓兴》诗:“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宋 高观国 《御街行·赋轿》词:“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元 张子坚 《得胜令》曲:“锦衣搭白马,纱笼照道行。”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起自寒苦》:“ 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飡。诸僧厌怠, 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 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 播 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记 东坡 赋就,纱笼素壁, 西山 句好,帘捲晴珠。”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他日重来,駟马难容。四壁佳篇,早着纱笼。” 宁调元 《柬蜕庵三什》诗之三:“偶栽红豆便盈枝,仗汝纱笼壁上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清 李渔 《风筝误·婚闹》:“你们都迴避,好待我揭去纱笼看阿娇。”《天雨花》第三六回:“弟们虽在来观看,纱笼罩面怎分明?”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 东南亚 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许杰 《两个青年》:“那 马来 人是披着纯白的纱笼,纱笼的一端,从左边的背部围过右边的颈际,再披了下来。”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 巴黎 文人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谈场所。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附J·K来信:“这种人物如果不彻底的脱胎换骨,始终只是‘纱笼’(salon)里的哈吧狗。” 瞿秋白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她想一脚跨进摩登化的贵族厅堂--在所谓‘纱笼’里去和当代名流‘较一日之短长’。”
饭后钟
相传 唐 王播 少年孤贫,客居 扬州 惠明寺 木兰院 ,随僧斋食。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 王播 闻声就食,扑空,因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鐘”两句诗。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卷下。一说为 唐 段之昌 事。见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后遂用作贫穷落魄,遭受冷遇的典故。 宋 苏轼 《石塔寺》诗:“乃知饭后鐘,闍黎盖具眼。” 清 赵翼 《遣兴》诗之三:“一生只见甖中粟,举世争趋饭后鐘。”
曾从龙名句,题清水寺名句
猜你喜欢:
-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墨子·46章 耕柱》
-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 鹪鹩尚存一枝,狡兔犹藏三窟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