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吕陶的《答任师中》
全文:
石城山下居,草草已经岁。
终日对山吟,何尝问阴霁。
自知有义命,百事安拙计。
每蒙亲朋念,尺书来者继。
岂徒问寒温,亦惑慰穷滞。
惟公见爱心,不逐时情替。
亲迂老匠笔,特枉长吟惠。
良金岂雕刻,文锦自灿丽。
太羹充馁肠,灵药去昏翳。
所得适所怀,拜赐敢不励。
诗骚久寂寞,俗士鲜缉缀。
公常得之深,豪赡有规制。
顷闻湖州祸,文字倦且废。
朝廷极仁恕,风俗当训厉。
终令服宽典,不忍投四裔。
吾侪今唱酬,正可颂治世。
况当导情性,无自取罪戾。
敢于韶濩前,率尔献郑卫。
参考注释
宽典
(1).宽大的法令。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亦缘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竞生口语,广肆加诬,伏赖陛下至仁,特从宽典。”《旧唐书·刑法志》:“其后虽存宽典,而犯者渐少。”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可见前代此禁甚严,不知何时乃变成宽典耳。”
(2).引申指宽大的待遇。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申报月刊》上尚能发表,盖当局对于出版者之交情,非对于我之宽典。”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四裔
(1).指 幽州 、 崇山 、 三危 、 羽山 四个边远地区。因在四方边裔,故称。语出《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 ,放 驩兜 于 崇山 ,窜 三苗 于 三危 ,殛 鯀 于 羽山 。”按, 孔 传, 幽州 ,北裔; 崇山 ,南裔; 三危 ,西裔; 羽山 ,东裔。《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2).指四方边远之地。 汉 班固 《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白瓷》:“若夫 中华 四裔,驰名猎取者,皆 饶郡 浮梁 、 景德镇 之产也。”
(3).指四方边远地带的人。《明史·文苑传二·罗玘》:“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啟远人慢朝廷心。”
吕陶名句,答任师中名句
猜你喜欢:
- 舍其所争,取其所弃,不亦君子乎?王通《中说·卷四·事君篇》
-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 兵者诡道,善因事变。房玄龄《晋书·帝纪·第一章》
- 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方悖。吕不韦《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 挽元僧正许景衡〔宋代〕
- 和武相公中秋锦楼玩月得苍字(时为西川观察判官)张正一〔唐代〕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释崇岳〔宋代〕
- 端村行宫即事·其二乾隆〔清代〕
- 兵后余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皎然〔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