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朱多炡的《怀姚匡叔时在岭南》
全文:
老去高游兴,南方不可居。
新愁攻短发,清泪染长裾。
吊影烽烟里,全生瘴疠馀。
梅花空满眼,珍重岭头书。
参考注释
吊影
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轻舟反溯,弔影独留。” 唐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兄弟离散》诗:“弔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悵望关河空弔影,正人间、鼻息鸣鼉鼓。”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独客弔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烽烟
烽火台报警之烟
全生
(1).谓六欲皆得其所宜。《管子·立政》:“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居无以自守也。全生之説胜,则廉耻不立。”《吕氏春秋·贵生》:“ 子华子 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陈奇猷 校释:“子华子以为‘生’之至上者为六欲皆得其宜之‘全生’。”
(2).保全天性,顺其自然。也指保全天性之道。《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唐 元结 《喻旧部曲》诗:“劝汝学全生,随我畬 退谷 。” 胡适 《读<吕氏春秋>一》:“全生要在适性,全性即是全生。”
(3).保全生命。 唐 卢纶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诗:“结髮事疆埸,全生俱到乡。” 宋 梅尧臣 《故原有战卒死而复苏来说当时事》诗:“纵横尸暴积,万殞少全生。”
瘴疠
亦作“ 瘴厉 ”。1.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北史·柳述传》:“ 述 在 龙川 数年,復徙 寧越 ,遇瘴癘死。”《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 清 钱谦益 《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 苏曼殊 《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
(2).指瘴气。 唐 杜甫 《闷》诗:“瘴癘浮三 蜀 ,风云暗百蛮。”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 明 徐渭 《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扑。”
朱多炡名句,怀姚匡叔时在岭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