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闻见》
全文:
黑乌乃白项,时于湖岸看。
伊犁亦云有,闻之语非谩。
南北相去万馀里,而何物类似合券。
其间北地如塞上,于燕齐同谁曾见。
物物格之实难通,紫阳于此其奚辩。
燕丹仰天竟有之,莫怪马迁好奇幻。
参考注释
物格
谓事理得到穷究。《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 集注:“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 宋 储泳 《祛疑说》:“大抵行持正*法不过正心诚意而物格,本无心於奇怪之应,非如邪法之专於愚世骇俗、耸动见闻也。至於召雷而雷,祷雨而雨,此亦诚通物格之玅,自然而已,岂容以人伪参之哉!”
紫阳
(1).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的别称。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阳山 (在 安徽省 歙县 )读书。 朱熹 后居 福建 崇安 ,题厅事曰 紫阳书室 ,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阳”为 朱熹 的别称。
(2).传说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阳为称号。如 周穆王 时 李八百 号 紫阳真君 , 汉 周义山 、 宋 张伯端 俱号 紫阳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五:“招携紫阳友,合宴玉清臺。” 唐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多惭紫阳客,相忆白云深。”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乾隆名句,闻见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 次韵子由使契丹到涿州见寄四首苏轼〔宋代〕
- 汲惠泉烹竹垆歌四叠旧作韵乾隆〔清代〕
- 景明楼乾隆〔清代〕
- 寓言二首王安石〔宋代〕
- 铁行者张镃〔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