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沈辽的《送智印师还会稽》
全文:
穷居谢世事,浩荡如孤云。
生计委梦幻,焉能履纷纷。
上人远来过,高谈纾所闻。
天上曼陀华,吾知悦清芬。
至理有神仙,会为贝多文。
法力浩无边,谅能抗三军。
鼎新布金地,檀施咸欣欣。
翩然揖归袂,吾固殊其群。
浮杯渡天堑,归路稽山垠。
昨夜一尺雪,佳气生锄耘。
拥毳可待饱,尚应事高薰。
后会复何时,相望此江濆。
吾已与心约,行当宅榆枌。
他年白莲会,何惭张隐君。
参考注释
至理
(1) 最正确或最根本的道理
团结御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贝多
(1).梵语的音译。意为树叶。古 印度 常以多罗树叶写经。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树。《佛说自誓三昧经》:“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为证;诣贝多树,汝復为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贝多,出 摩伽陁国 ,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 汉 翻为叶。贝多婆力叉者, 汉 言叶树也。 西域 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 清 阎尔梅 《遂初园诗》:“东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园 种贝多。”亦译作“贝多罗”。 清 吴伟业 《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诗之三:“欲问辟支诸佛土,贝多罗树即关头。”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中元感怀》词:“亟倩兰陀张浄饌,抛作贝多罗子,早勘破人间生死。”
(2).借指佛经。 唐 张鼎 《僧舍小池》诗:“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贝多、金碧、象数、艺术,无所不窥。”
(3).传说中的国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贝多国 人献舞萑, 周公 命返之。”
沈辽名句,送智印师还会稽名句
猜你喜欢:
- 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
- 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荀子·乐论》
-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左丘明《左传·闵公·闵公二年》
- 玉台体十二首权德舆〔唐代〕
- 自海至楚途次寄马全玉八首张耒〔宋代〕
- 贺圣朝(道中闻子规)赵鼎〔宋代〕
- 降旨命仓场侍郎速收漕粮诗以志事乾隆〔清代〕
- 进宫因常雩斋戒德胜门外作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