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冯璧的《雨后看并玉所控诸峰》
全文:
并玉如高人,壁立九千仞。
一日不见之,令人生鄙吝。
春深木叶敷,秀色益濡润。
结茅寄僧蓝,晴碧时得趁。
老宿诧孙峰,隅侍到龆龀。
连延青一色,枚数须谛认。
溟濛空翠间,我亦疑未信。
朝来云气昏,埋没瑜匿瑾。
如苍梧政愁,湘妃郁思舜。
重阴俄解驳,霮濧夕晖衬。
娟娟忽层出,历历分远近。
云峰互吞吐,千状才一瞬。
出奇如孙吴,相降如廉蔺。
如众星拱辰,如侯伯入觐。
接武如朋簪,承迎如价傧。
负固如吴楚,争长如齐晋。
怪诡如夷蛮,骈罗贡琛赆。
窘蹙如擒获,系累将就衅。
如应龙神灵,蛰卧时奋迅。
如天驷超轶,坰牧税羁靷。
如雄对改容,失箸骇疾震。
如猛士无哗,攒槊俟严阵。
独两峰巍然,魁杰俨崇峻。
光辅岳柱天,郁为中兴镇。
降生申与甫,周室偾复振。
诗传配崧高,百世磨不磷。
参考注释
接武
(1).步履相接。谓小步前进。《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郑玄 注:“武,迹也。亦相接,谓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将曙天,诸生接武 杏坛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辞·大招》:“二八接武,投诗赋只。” 朱熹 集注:“接,连也。武,迹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书·李谐传》:“异人相趋于絳闕,鸿生接武于儒馆。”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传》:“当时冒进之徒,争援 刘 齐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亲近;接近。 唐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锺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诗:“外庭时接武,广陌更连鑣。”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与僚寀行坐不相离,未尝得伸悃愊,虽日夕接武,犹隔阔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继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新唐书·上官仪传》:“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龙,簉羽鵷鷺,岂 雍州 判佐比乎?”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唐 代书家之盛,不减于 晋 ,因由接武六朝,家传世习,自易为工。”
朋簪
指朋辈。语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孔颖达 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则众阴羣朋合聚而疾来也。” 唐 戴叔伦 《卧病》诗:“ 沧州 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 清 赵翼 《稚存约游黄山迟余不到》诗:“朋簪乐事此焉最,冠盖西园何足数。” 黄葆桢 《周六介招饮即席有作》诗:“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战传喧一席宾。”
承迎
欢迎;接待。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若不屈膝歛手,自达无因,俯仰承迎,未闲合度,如此专专,何由可与?” 唐 沉既济 《任氏传》:“ 郑 縶驴於门,置帽於鞍,始见妇人年三十餘,与之承迎,即 任氏 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每日暮,挽留 万石 作侣,懽笑而承迎之。” 冰心 《我的学生》:“倒是 S 常来招他说话,欢笑承迎。”
价傧
导引和接待宾客之人;陪从者。 金 冯璧 《雨后看并玉所控诸峰》诗:“接武如朋簪,承迎如价儐。”
冯璧名句,雨后看并玉所控诸峰名句
猜你喜欢: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吕不韦《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友道也。陈继儒《小窗幽记·集醒篇》
-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