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崇岳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全文:
张弓架箭鱼游网,物外安身鸟入笼。
生杀尽时蚕作繭,如何透得这三重。
参考注释
生杀
(1).指萌生凋落、昭苏伏蛰、阴阳消长等自然规律。《庄子·天运》:“怨恩取与諫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 成玄英 疏:“应青春以生长,顺素秋以杀罚。” 唐 白居易 《桐花》诗:“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象数》:“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於气而已。”
(2).生与死;生或死。《列子·周穆王》:“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张湛 注:“阴阳以和为用者也,抗则自相利害,故或生或杀也。”
(3).决定生与死。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人主立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 宋 苏辙 《唐论》:“古者诸侯大国或数百里,兵足以战,食足以守,而其权足以生杀。” 明 宋濂 《寓言》之二:“生杀之柄,弗累於手;安危之心,弗繫於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上海文坛上的鬼魅》:“因为他们正握着涂抹的笔尖、生杀的权力。”
(4).指生杀之权。《周书·李贤传》:“今位居上列,爵迈通侯,受委方面,生杀在手。”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诗:“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滇军政府讨满洲檄》:“生恶因於郡县,生杀操之墨吏,刑部不知,按察不问。”
蚕作
养蚕的劳作。 南朝 宋 鲍照 《咏采桑》:“季春梅始落,工女事蚕作。” 唐 李白 《陌上桑》诗:“美女 渭桥 东,春还事蚕作。”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得这
戏曲中的衬字,无义。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今日可便太平无事,全不想用人那用人得这之际。” 元 武汉臣 《生金阁》楔子:“非是您孩儿自夸得这自奬,我若是不富贵,可兀的不还乡。”
三重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礼记·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於祼,声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
(2).三种隆重的礼仪。指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郑玄 注:“三重,三王之礼。” 孔颖达 疏:“谓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礼,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於过矣。”
三层。《礼记·礼器》:“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释崇岳名句,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名句
猜你喜欢: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弟子《论语·子路篇》
-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弟子《论语·述而篇》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弟子《论语·子罕篇》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 丛台范成大〔宋代〕
- 朱粹索诗作三绝谢之陈造〔宋代〕
- 和雁湖先生病起自警八章程公许〔宋代〕
- 乐溪居万卷楼三首·其一蒋重珍〔宋代〕
- 宫女图高启〔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