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僧鹗禅人救赞》
全文:
这汉一生空倔强,偏向人前放软顽。
涅槃路上栽荆棘,解脱门前紧著关。
不别法身三种病,岂识楞严义八还。
谩把少林无孔笛,等闲吹过汨罗湾。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法身
(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西游补》第十六回:“ 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三种
(1).指黍、稷、稻。《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其畜宜四扰,其穀宜三种。” 郑玄 注:“三种,黍、稷、稻。”
(2).三类。《礼记·丧大记》:“熬,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宋史·职官志三》:“凡内外军校封赠綾纸三种,分四等:大綾纸二等,中綾纸一等,小綾纸一等。”
宋 名将 种世衡 之子, 种古 、 种谔 、 种诊 三兄弟的合称。《宋史·种世衡传》:“子 古 、 諤 、 诊 ,皆有将材。 关中 号曰‘三 种 ’。”
八还
佛教语。谓八种变化相,各自还其本所因由处。 宋 苏轼 《次韵道潜留别》:“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宋 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送水仙花》:“色*界香尘付八还,正观不起况邪观。”
释宗杲名句,僧鹗禅人救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