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寄题包山》
全文:
七十二山推最巨,望中缥缈云深所。
巴陵地道空传名,林屋洞天知何处。
灵威丈人窃素书,天地大文藏夏禹。
一时游目匪慕仙,怪力乱神子不语。
参考注释
灵威丈人
传说中仙人名。通称 龙威丈人 。相传 吴王 阖闾 游 禹山 ,遇 灵威丈人 入 洞庭 取 禹 藏书卷。见《河图纬》。 明 袁宏道 《玉京洞》诗:“海可通,江可涉, 灵威丈人 难再得。” 钱伯城 笺校:“ 吴郡 本、 小修 本此句作‘ 灵威 逝矣仙衢灭’。”参见“ 灵威 ”。
素书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大文
(1).宏大的文章,伟大的作品。《北史·薛道衡传》:“涉歷经史,有才思,虽不为大文,所有诗咏,大致清远。”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世之尊崇 愈 者,方以是篇为巨製大文,而授受诵习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人若读 鄂謨 (Homeros)以降大文,则不徒近诗,且自与人生会。”
(2).谓繁盛的文饰。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温丽琼臺,密华承寝;当户之縠,大文之锦。”
夏禹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乾隆名句,寄题包山名句
猜你喜欢:
- 大家做事寻常,小家做事慌张。佚名《增广贤文·上集》
-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孙膑《孙膑兵法·威王问》
-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
-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班固《汉书·志·礼乐志》